读《追风筝的人》之感悟
依稀记得,第一次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之前,我先是看了一部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追风筝的人》。
正是因为观看了这部同名电影后,被电影里的画面质感、故事情节和感情主题所深深吸引,所以才下定决心一定要看看原著。
后来,我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并且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遍。
我还记得第一次购买这本书,还是我大四毕业的时候,也是在那时完整地看完了第一遍。后来,我记得在读研期间,我又完整地看了一遍。
研三时我又看了一遍期间,我还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好友看,把书借阅于他,可惜至今也未见他归还,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我又从当当网上购买了一本同版新书,并且又完整地再看了一遍,也就是现在我手中持有的这本。
《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它是一本讲述关于自我心灵救赎的小说。我相信,当每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一定会被故事中展现的美好友谊和自我救赎的情节及过程所感动和吸引。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作者是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位从阿富汗移民到美国的美籍阿富汗人。而这本书,正是以作者的祖国阿富汗的国家内战为主要故事背景而展开的,同时书中也是以两个小男孩——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为情感的主线铺叙展开的。书中的情节和内容,向各位读者展现出了一个真实而极具温情的国度——阿富汗。
我相信,在很多读者看完这本书后,一定会像我一样,完全颠覆了曾经对阿富汗的那种不幸的、多灾多难的固有国度印象。
我之所以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遍这本书,并且还看了两遍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因为被阿富汗这个极具异域风情的国度所吸引,还被书中那种“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友谊所感动,以及被书中展现出的背后的人性而引发的思考所攻陷。
小说着实很长,情节与内容我也不一一赘述,如有兴趣,可以线下自己细细品读。
我记得在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幕:阿米尔用尽浑身解数试图去唤醒身旁的索拉博(哈桑去世后留下的儿子),可惜直到最后都没有成功。而当时躺在草坪的索拉博试图有意叫阿米尔为他追回飘在天空的风筝时,那一刻的阿米尔如同曾经的哈桑一样为他追风筝,并且发自肺腑地喊出了那句曾经哈桑一直对他喊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叫醒了那个自闭的索拉博,也追回了那支飘在空中的风筝,这也是阿米尔真正意义上追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风筝”。在当时当景的那一刻,会有一种错觉,如今为索拉博追风筝的阿米尔就像当年的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为了他的阿米尔少爷,为了他的索拉博,他愿意“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它是象征性的,它既是亲情、友情、爱情,也是正直、善良、诚实。
可以说,在我们的生命中,可能都曾有过一只遗失的“风筝”,也许是某次遗憾的亲情、某次逃避的友情、某次退却的爱情以及某次违背本心的人性。
不管这只“风筝”,它代表为何,也不管我们面对的那部分缺失为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勇气去把它寻觅和找回来。因为,它曾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最后,我也祝愿大家都能找回那个曾经完整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简书《读书日志》随笔散文集,原创作者:朱小伟。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