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矢家的杂货店
说好的每周五更(虽然并没有人看),但是第二篇就拖了两天,良心不安。
周五本来想着就做毕设啊什么的,把这篇文章留到睡前再写吧,谁知道看完跑男已经是深夜,居然完全忘了这件事。
突然想到关于拖延症,罗辑思维里面就有一期节目讲这个话题,有三个说法我倒是挺认同:
1.如果你一定要拖延,可以试着先看下眼前这个不知什么时候完成但是一定要完成的事情,当你了解这个你需要思考、创造的东西的时候开始,这件事情就会在你的内心生根发芽,然后你会在必须完成的时候很快进入状态;
2.如果一定要拖延,可以把现在准备拖延的事情列出来和之前拖延了还没有完成的事情放在一起选择一件事情把它完成,也就是避免这段时间会碌碌无为的浪费;
3.把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分解成机械式的劳动。
具体一点的不再赘述,有兴趣看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大家都有拖延症 36
所以拖延症这种东西得治啊。。。。慢慢试着用这些方法,要是奏效的话,下一篇文章在周五一定会准时更新!
顺便安利个软件把:adsafe,网页视频全无广告这酸爽(虽然这是不对的。。。)。
ok所以开始本文的正题吧。
故事本身带有虚构的成分,时空的错乱造成了一系列的巧合与意外。当然这并不是主线只是引子而已,所以若是不考虑虚构的成分,那么本书便是一位叫浪矢的老头,用他的智慧为周遭的小孩以及成年人排忧解难,为他们的生活做一点建议。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解忧杂货店。
跟中国的大部分老人相似,当浪矢老爷爷年纪大了,老伴走了,孩子工作了,家里面就只留下他一个,也就类似我们说的“空巢老人”。而老人们可能是:1.我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能给儿女添麻烦;2.老了又怎样,我脑子还好使,我身体还不错,我可以帮忙照顾孙子;3.我要把年轻时没做的事情都做完;4.我觉得我的人生还有价值,我要发扬这种价值。
对,其实虽然时代发展的太快,以至于我们会觉得老一辈的人已经脱离了时代的节奏,我们会觉得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与此同时可能在我们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家里的老人同样会觉得家里的所有人都在忙碌,而自己需要找点事情忙碌,当他们发现原来这个家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忙碌的时候,他们也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是累赘了。
虽然说的很残酷,但是事实可能就是这样。以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们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找“存在感”,而工作的忙碌往往会让儿女忽略了他们。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在,但可能这又并不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代的自由意志会使我们相比前辈时代的集体意志更能找到老了的意义。
那么回到本书,浪矢老爷爷,据我猜想,也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不过儿子会常常去看他,而他觉得他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便免费为周围的孩子们的烦恼开导提建议,慢慢的,经过的刚入社会的青年也会来这里解忧。解忧的方式是通过书信,这应该会比面对面更让人有安全感吧。。
作者东野圭吾写了很多的悬疑小说,可能这种治愈的题材接触的少吧,他把故事发生的一切都写成了一个巧合,并通过虚拟的时空将其串联起来,这样会让本书的故事性与可读性更强,也会让人愿意读下去。但是去掉这些故事性,作者想告诉我们点什么呢?
治愈性的书本总会有一个类似心灵鸡汤的主题,但是这样的书跟心灵鸡汤的区别在哪呢?
书里面有一个一个的故事:鱼店老板的儿子,男友绝症的女运动员,家庭困难的女职员...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他们必须直面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但是因为年轻,他们并没有那个魄力。而浪矢老爷爷(或者是在店铺里的几个失足盗贼)的回答也不能算是无可挑剔。可是就是一群迷茫的少年青年,心怀希望的收到“浪矢”的回信,看着或许智慧,或许“不靠谱”的回答,他们收到的是对未来的肯定,他们面对的也是他们的选择,心的方向。
而作为读者,我能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和我拥有同样烦恼的人,我并不是孤独的,我并不是第一个碰到这样那样难题的人。既然他们能很好的面对,解决这些难题,我也可以。就像那个毅然决然离开安全的家去东京发展的小伙子一样,即使未来不确定,即使并没有成功,能朝着梦想努力就是幸福的。
心灵鸡汤并不能做到,它只会在你看到的那一刻觉得很对,自己的生活是阳光的,但是共鸣感会瞬间消失。
不是自己领悟的东西,都是心灵鸡汤。
如果你看到这本书,也会想着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与你一样的人,如果你也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有想要咨询的问题,如果你还记得这句话:
“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的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