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走江涯

“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孤陋寡闻,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王小波



“这一次,我犯难了”。

读完一本书,我想写点文字,以此来记录自己看过哪些书,从中收获到了什么。

可这一次,我犯难了。这应该是我有史以来我读完的第一本杂文书,而作者恰恰又是特别的王小波。其实我是没资格说特别的,因为我看的书太少了,无法做出比较,所以我只能拿豆瓣高评分以此来作为衡量,《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不错的书。它也的确是一本不错的书,再我读的中途,短短的200来页,我勾画了许多,批注却甚少,想必读了此书的读者,或许懂我的原因。

这是我的第一本杂文,我很高兴,我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杂文开端。杂文跟小说不同,更显简短,是发表对某事某物的看法,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让我有种看到理科生论证的思路那样,不是想象出来的。需要经历了很多事,看过了很多书,见到了很多人,看到了很多现象,最好置身其中,很多年以后,可能才有资格写一写杂文,至少我目前是这么以为的。

话扯远了,回到这,说说该书吧。《沉默的大多数》,书名不言而喻,大多数且是沉默的,而只有少部分的发声了。这就好比,现在经常常说的世界上百分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少数人里,剩下的80%人口在百分之20%的下面吃点口粮,养家糊口。(哈哈哈,我在尝试这种,我也不知道什么的写法)

很显然,不用怀疑,我就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写了很多,文革的记忆是深刻的,工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大学老师的印象是深刻的,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是深刻的,这些深刻的记忆,交汇在一起,缠绕着,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为什么我说犯难呢,因为我不知道从何写起,他写了很多方面,超出了我的认知和记忆,里面还有很多的部分,是我不能一时理解的。

既然这样,我就说点我理解的吧。先下个结论吧,该书写于1997年,时隔20多年,放在当代依旧相当震撼,具有引人思考的特殊意义。他是穿越了吗,遇到了未来的世界吗,还是说隔了20多年,有些东西依旧没有变,或者有越来越像他写的那样呢。我不知道。我没资格评论,因为我才疏学浅,我总不能因为读了几本书,就妄加评论,那我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因为我以为,比我优秀太多,比我看过太多书的人,数不过来,我没资格。

但带给我的是,我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是我对孔孟儒家学派的思考,甚至包括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思考,是呀,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凡事都要有辩证的眼光看,没有绝对的呀,有正则有反,一个事物,太过绝对,那就必然有太多绝对的反面,在等着你发现。

我的世界观,现在读完几本书以后才发现,真的是粗糙的,我可能会因此爱上读书,因为我发现书中有黄金,对不起,我不该用这样的比方来形容书中的东西,我想起来了,我应该用智慧来形容,在这里,我指的是那些好书,有重塑我世界观的养分。我喜欢杂文,但我觉得我现在没资格也写不来杂文,肚子里面的水太浑浊且少的可怜,弄不出油汤水。

暂时说到这里吧,因为我真的说不出什么了,最后用一句书中的话语作为结尾,

“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孤陋寡闻,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