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云下雨方晴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在《离思》中的一句诗。
前半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喻指曾有过的事或人已不再复得,表明了一种错失机缘后的感叹和爱断情伤后的无奈。
而后半句或许知晓的人不多,它不仅体现于与前句在韵律对仗上的工整,在其内涵上更是进一步指明了事物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说沧海为水只是一种泛指,那么巫山为云就是一种特指。
不论江河湖泽,还是飞瀑流泉,终究汇聚成海,所以汪洋大海才是真正的水;而云在天空,轻漂浮移,来而无定,去而无踪,或聚或散,或浓或淡,姿态万千,变化无穷。
处处皆有云,云在处处生。何以巫山的云才是真正的云呢?
长江三峡是整个长江流域的一个奇迹,而三峡中又以巫峡最为险峻奇丽。
长江滚滚水东流,大浪淘沙永不休。当滔滔江水路经险滩跌荡,千迴百转地来到峡中,两旁的峭壁悬崖顿生无限俊秀庄重,更显挺拔伟岸。
有意无意之间,丝丝缕缕的云层就缠挂在峡山崖石的肩头腰际,犹如美人鬓下的一束发梢,又似迎风飘飞的一片裙袂,顾盼之间,动静之时,忽而化作轻烟无影无踪了。
蓦然回首,那边又显现出另一幅峡与云错落有致的山水画卷,浓淡相宜,唯美致极。
在巫峡,在神女十二峰的栖息之处,轻云薄雾更是活化了那些俊俏美丽的石头,也丰富了那些遥远美好的传说。
除却巫山不是云。所谓巫山之云,实乃峡之云也。
曾几何时,西天王母娘娘的小女儿瑶姬偶来人间玩耍,正遇长江洪水泛滥成灾,沿途百姓苦难重重,更有水中蛟龙兴风作浪,淫威肆意。
美丽善良的瑶姬裙角飞扬,玉臂轻挥,斩断了蛟龙,劈开了重山,疏通了河道。从此江水就流经三峡,奔腾向海。
而一番用法劳累的瑶姬倦了困了,竟头枕峡石,斜依峡身,伴着涛声甜甜睡着了。
梦中偶遇楚襄王巡视至巫峡云台,两人一见钟情,万般缱绻,立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承诺而后作别。
江水日日不停息,神女年年总相望。瑶姬一往情深,痴心不改,与前来寻找她的众姐姐一起化作峡江石峰,伫立两岸,后人称为神女十二峰。
那瑶姬化作神女石后,一边为江中来往船只指路引航,一边继续深情守望,盼望伊人终能回还。
看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风流豪杰,为之吟诗作赋,为之魂萦梦绕,为之意乱情迷,为之嘘唏感叹。
纵有“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换不来“你今生的擦身而过”;宁可“在悬崖上展览千年”,只为能“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舒婷诗)
于是,朝云暮雨,风情万种,那成丝成缕的淡淡轻云,缠缠绵绵,飘飘渺渺,或呼之欲出,垂手可得;或娇容半掩,失之交臂。
通晓诗词韵律的人定然知道,有一种词牌叫“巫山一段云”,想来最早也是以巫峡云雨为故而命名的吧。
巫山之云,巫峡之云,以其独特的风姿韵彩,成为峡中奇景,成为云中姣者。
云在天上时,或云淡风清,展现着骄阳晴空;或乌云密布,预示着风雨来临。这时的云就是天空的表情。
而云在峡中,则轻轻袅袅,或依山傍崖,或悬挂空中,却总是缠绵悠长,丝缕不绝,于是,云就成了峡的衣饰,装点着峡身,衬托着峡姿,美化着峡影。
云和峡,融为一体;峡和云,相偎相依。
“云想衣裳花想容。”白云出岫好比美人出浴,那铅华洗尽的清新至纯,那风姿绰约的美妙线条,令人无限遐思,无比神往。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诗)
来到三峡,看过峡云,景在眼中,情在心中,那峡那云,那景那情,永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