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阁青春每天写1000字

我们终将与父辈彼此理解与慰藉

2017-02-01  本文已影响1599人  南下的夏天
我们终将与父辈彼此理解与慰藉

春节渐次远去,烟火与爆竹成了冷寂的灰。于春运洪流中归乡的少年,即将再度返回自己客居的异乡。

他们中的许多人用吐槽刷屏了假日的网络,他们说,真是恨极了回家过年。那些满怀炫耀与攀比的聚会,那些不绝于耳的逼婚与唠叨,那些不停安利的小城安逸与庸常。

他们说,那是上一代人的观念呵,我看着他们,想起所有守旧与因袭。

如果说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是所有时代永恒的话题——比如七十年代的年轻人,也被父母禁止穿夸张的喇叭裤。彼时的男女交际舞,亦被指责为伤风败俗。

那么春节档的《乘风破浪》便是将两代人的奇遇作为母题,身为赛车手的韩寒拍了一部男主是赛车手的电影,但剧情却不是《头文字D》。

根据官方公布的剧情梗概,它几乎是一部家庭伦理片:

赛车手徐太浪(邓超饰)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穿越回自己出生的前一年,遇见年轻时的父亲)。

在1998年的亭林镇,他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身为录像厅老板的阿正(阿浪的父亲,彭于晏饰)、程序员小马(董子健饰)、六一(高华阳饰)和阿正的女友小花(阿浪的母亲,赵丽颖饰)。阿浪与“正太帮”好兄弟一起饮酒高歌、惩恶扬善、携手制霸亭林镇,一同闯过许多奇幻的经历后,阿浪对自己的身世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

家庭伦理呵,文艺作品总是与它痴缠不解,恢宏者宛若《李尔王》,规劝者宛如《五女拜寿》,畅销不衰者如同每位少女都不忍释卷的《傲慢与偏见》。

《乘风破浪》的摄影、剪辑、布景、情怀以及致敬早已被无数专业影评师分解得头头是道,我们看到《回到未来》、《新难兄难弟》、旺角黑帮外壳、打斗时的成龙式动作喜剧、台湾青春片的纯真与忧伤,对于更年轻一些观众,也许他们会想起《宫》与《太子妃》。

于是它比《古惑仔》温情、比《艋舺》娱乐、比《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豪迈、比《香港制造》充满这烟火尘世的希望(这里并不涉及《乘风破浪》的质量与那些电影进行比较与评判)。

影片的结尾,阿浪与他的父亲在疾驰的汽车中相视一笑,无数评论用了“父子和解”的语词。而我宁可使用“理解”这个字词,恰如官方资料中反复出现的“了解与理解”。

请理解一个修习语言文学专业者的固执,“和解”总是带着纷争在前,仇恨已起,双方各退一步的况味。听起来总是怪异,与血脉至亲的父辈大抵很少出现刻骨的怨愤。

而“理解”则是天然包含明了他人,懂得他人的意涵,就像2016年无数鸡汤暖文中出现的“同理心”。

影片中的徐太浪目睹了父亲年轻时经历的一切,终是理解了那个蹲过监狱、暴躁、阻止他的爱好、喜欢踹他的日渐苍老的男人。

而我们之于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父母,虽然我们从来无法去体验倒流的光阴。但如若我们运用常识与理智,将他们的过往一一读遍,我们也许终将彼此慰藉。


01 之于稳定的职业

有人说,“父母知道的工作只有公务员、银行、学校、医生与超大国企,但父母哪里知道所谓的稳定,很可能就是稳定的穷着。”

其实并非父母只知晓这些职业,而是无数85后、90后年轻人的父母都经历过那个下岗与不安的时代。那时的电视整天在播放着“再就业”的公益广告。

被推向市场的工厂,总是说没就没了。或许可以去看一看《钢的琴》,那部影片的背景就是被下岗风云笼罩的东北。

他们吃过失业的苦,于是再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在私营企业中面临被辞退、在外企面临四十岁危机的惨境——他们亲眼见过市场的宏伟与残酷,谁又能确定再度寻找工作到底是难还是易?

就像《乘风破浪》中的徐正太,他的青春时代开过录像厅、组建过帮派、行侠仗义过,比如今的许多年轻人还要快意人生。但他看到生意的衰败、时代的变革以及青春之后的贫穷,于是他特别不喜欢儿子阿浪以赛车为业,毕竟玩赛车实在是太不知前途了。

于是他们向“稳定”二字顶礼,更何况银行与大型国企的薪资绝对算得上丰厚,足以让从业者体面地成家立业。

他们当然知道一个创业公司一旦上市,员工们会依凭原始股份,一夜成为千万富翁;他们亦知晓自由职业者凭借手艺,可以一个月赚下十余万(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他们也会经常玩手机)。

但他们更担心你的公司会怎样?我们只看到那1%的公司在市场上光辉璀璨,我们并不会注意99%的公司已然销声匿迹。仿佛是人人都爱的团购,昔年雨后春笋,如今糯米、美团、大众点评却独占饕餮们的视野。

他们更担心你是不是在消耗身体接下自由职业的单,有没有社会保险,会不会一年只有几单活计?

他们还会担心你的才华是否足以支撑你的梦想,《乘风破浪》中赛车需要天赋。现实中写作、演唱、表演、摄影,哪一件不需要天赋呢?

如果你理解他们的忧虑,请以实力让他们安心。比如一纸业界公认的大奖证书可以让他们知晓你离开现在的公司,到哪里都是人才一枚;再比如一个百万粉丝的公众号,一则报价六位数的头条广告,自然会让他们安宁心神。

他们在担心你能不能持久地安身立命,而你的成就永远胜过以雄辩去将他们说服。

图片源自网络

02 之于逢年必有的逼婚

春节前夕,这个段子火爆网络——“你努力工作,听歌阅读,旅行玩乐,学习各种技能,你觉得生活充实美好,但你在你父母和亲戚眼里,你不过是个还不结婚的神经病!”

逼婚年年有,相亲时时催。无数年轻的面孔恨不得春节公司加班,而后再调休另一个假期,避开所有的亲戚聚会、婚恋盘问、情感顾问大赠送。

其实父母(尤其是婚姻比较和谐幸福的父母)也同样经历过自由自在的单身时代。他们当然知晓年轻时一个人的风马少年与恣意人生。

但历经婚姻的他们,见证过自己父母年迈之后的他们,他们更加明白陪伴之于中年与老年的功用。

他们为自己的父母亲身体验过医院、养老院,现今的体系之下,可以相互照料的大约只有自己的爱侣——那是至为可靠的羁绊。

他们开始担忧子女孤独终老。

他们知晓子女的工作何等繁忙,他们担心子女结婚太晚,自己还有没有力气为子女照料孙辈。

他们焦虑着子女一人在外,到底能不能过得很好?

如果你理解了父母的逼婚大法,也请你实力与强大让他们得以慰藉。你要展示你整洁的一人居所,你要拥有健康的体魄,你要让他们知晓婚后你可以负担月嫂与保姆,你要让他们看到你可以购买至为完善的养老服务。

看看《乘风破浪》,也许你会像徐正太和小花一样遇到那个深爱自己的少年或者姑娘。

03 之于自己的终点也许只是他人的起点

有人说,“既然父母不能提供助力,就别在难得的放假时光唠叨个不停。

父母关于职业的评价关于逼婚的胁迫,简直非但不能提供助力,还在拖着后腿。

而我的同事,呵呵,刚刚工作就坐拥父母购买的核心地段房产,我一辈子也许都买不起那儿的房子。”

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其实是另一个悲伤的抱怨——“有一种鸟自己不飞,却生了蛋,让小鸟拼命飞。”

也许因为历史局限性,父辈们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他们的才华没有互联网予以呈现,他们的构思没有自由市场予以交换,他们求学的机会因为贫穷而被阻断。于是他们成了最普通的农民、下岗者、小手工业者、平凡的商贩。

正因为看到自身的无力,他们才会希望自己的幼鸟越飞越高,脱离原本的阶层。

而之于我们,就算穷极一生才能拥有富家同事刚工作就坐拥的豪宅,但房子作为生活必需品,岂由得你不去竭尽全力地拼搏呢?恰如没有水和空气,我们都会死。

一直以为,父母能够供养子女读完大学便已经为后代的成长提供了至为伟大与无私的助益。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父母需要承担子女的大学费用。

只是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尚且不足以负担数百万大学生的费用与贷款,于是父母支付学费,变成了“天经地义”的义务。

如果大学里未能积攒足够强大的资本,毕业后无法功成名就,那一切只是自己的原因而已。

可悲的是,许多怨恨者深陷于“有一种鸟自己不飞,却生了蛋,让小鸟拼命飞”的泥沼,在愤懑中耗尽了光阴——他们从不知晓,正因为自己不飞,不够强大,父母才希望他们不要再折腾,才希望他们结婚、找份稳定的工作,回归安稳的生活。

就像《乘风破浪》中的徐正太看到儿子从事赛车运动并无起色,为孩子找了一份开救护车的工作。只因他不希望孩子再去参与前途未卜、充满危险的赛车。开救护车也许平庸一生也许清贫一世,但至少可以平安一辈子。

我们的父辈呵,他们一直希冀着我们一生安好,将梦想收归怀抱。

他们也一直自己在故乡经营着一切,为某一日战败的我们备好归途

当你经历所有的困顿、绝望与磨难,你一定会理解父母的那些唠叨。

当你奉上自己的功成名就,父母必然会了解你所有的血泪、拼搏与坚守。

我们终将与父辈彼此理解与慰藉,只因我们与他们皆以鲜衣怒马的豪情,踏过年少时所有的绝望、疼痛、奋战、执着与鲜花盛开的前路。

就像电影中的阿浪,他走过父辈的轨迹,在疾驰的车辆中,与日益老去的父亲,相视一笑。

图片源自网络

我是 南下的夏天,感谢您的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