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得——看书、品牌、骗子
看书
看《内在觉醒》里面的“无知”和“无意识”,突然间觉得自己其实也属于里面的无意识而不自知。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在干什么事情,事实上“知道”和“注意到”是有区别的,正如这种“注意到”和“知道”是有区别的。
拿最简单的例子,一位家长带着孩子赶去参加培训,家长看到红绿灯了,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闯红灯了,等意识到已经过了。
还有就是我们能完整记录下自己的感知,但是竟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意识,确实是个矛盾体。
就像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事情烦心,但是后续又有意识而放下,可能也会找到解决办法,但是下次还会再次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或许就是某种“无知”和“无意识”,而内在觉醒或许就是让这种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渐渐解放感知此时此刻的自己。
品牌
对于要写的这个话题不知道怎么去写,当看到约书老师发的一段聊天记录截图在群里面的内容顿时觉得在做一个平台之前是不是得先知道平台的规则。
就拿小红书来说,今后约书可能也是优胜劣汰,不是头部大号不能有带货能力的人会被刷掉。
最近也发现,有几个门槛,500粉,1000粉等等约的书都不太一样。
不过也无所谓,可能商业模式是这样,在做好自己的内容的情况下先挑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先做。
对于这件事及最近运营的对接,我在思考“品牌”这个东西。
确实商业资本下看到的带货和变现等形式以及发广告立马能成单见效等形式符合现实需求,但是总感觉忽略的品牌的无形资产。
如果有人愿意分享你的品牌现在不会下单,过一段时间不会下单,可能几年之后就不一定了,当然品牌效应的形成慢且投入大。
与此同时今天也成单了一个客户,真得没花时间,完全是客户自己找上来要买产品。
由于接手了运营这块内容也就没有再接新客户了主要是老客户,最近忙也就没有隔段时间给客户发信息了。
但是感觉之前总是去联系的客户没意向照样没意向还浪费时间,真正有意向就是确确实实会买的。
我在想,事情把它拉长线看待是不是意义更大,布局长远是不是收获更多,但是但作为业务员要业绩来说又不太现实。
骗子
这两天一个骗子又是给我发邮件又是给我打电话还是团伙作案。
邮件明显把我的媛写成了缓,然后电话说展会和我沟通交流了。
我明明连这次展会都没去。
关键他说的和我对接的他的同事在和我同事对接着。
更离谱的是,我已经把他拉黑了,还打电话说他不是骗子,还要我发相关信息。
白天事情多没理,没想到下午又去找我同事行骗了。
要是真有客户这么有意向,我想得发大财。
上一篇:每日心得——问题、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