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小人书: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 — 1955.4.1
感谢订阅《每天一本小人书》,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
今天是4月17日,我们要讲的小人书故事是《爱因斯坦》。
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乌尔姆城的一个犹太族小厂主家里。后来,因为父亲的小厂倒闭,全家迁往意大利。
也许,有人会问:这位创建了相对论的大科学家,天资一定很聪明吧?其实,爱因斯坦直到读中学时,功课并不出众。放学后,他经常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功课。
老师把他当成个“笨头笨脑的孩子”。每当爱因斯坦的父亲到学校来接他时,总是发愁地问老师:“您看,这孩子长大后能做什么?”老师摇摇头,淡然回答:“没什么指望。”
老师的话自有他的依据。反正老师讲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物理学问题,爱因斯坦总是有疑问。当时,谁能料想到,以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当然,爱因斯坦也有自己的爱好。他从六岁开始学拉提琴。在母亲的指导下,他的技法越来越娴熟了,表妹埃尔莎常来欣赏他的演奏。后来,美妙的琴声伴随爱因斯坦度过了一生难忘的岁月。
在中学三年级时,他偶然得到一本几何课本。它的明确的理论,严格的论证方式,深深地吸引着爱因斯坦。他的一个喜欢数学的叔叔看到这情景,内心感到喜悦。
不久,爱因斯坦又看到一本在当时禁止阅读的有关物理学的书。由于该书作者不信神,并宣扬世界是受自然规律的力支配和运动的,他被迷住了,读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渐渐地,爱因斯坦变得与众不同了。有一次,他对一个同班同学说:“我怀疑宗教教义……”那个同学惊慌地瞧了他一眼,转身走了,嘴里还在嘟脓着什么呢。
他不信教的事很快传开了。一天,学监来通知爱因斯坦说:“由于你在学校里给别的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请你立刻离开这里。”
开除校籍的处分太突然了!爱因斯坦哀求道:“我,我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呀。”学监狠狠地瞪他一眼,回答道:“不行!校长的决定是不能改变的。”
爱因斯坦第一次受到“社会惩罚”。在独自回家的路上,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并不灰心,从此他更加刻苦学习,还经常注意周围发生的事。
经过一番自学,爱因斯坦考上了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但毕业后却找不到职业。在暗淡的灯光下,他气愤地写道:“上帝创造驴子还给他一张厚皮,这使驴子的处境比我有利……”
后来,爱因斯坦终于找到一个私立学校的数学教师职位。他讲课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使他们对数学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兴趣。
由于爱因斯坦对现实有不满言论,不久就被学校解雇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处世秘诀:X=A+B+C(成就=劳动+睡觉+闭嘴巴)”,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出了辛辣的讽刺。
他一面准备上街拉小提琴挣饭吃;一面又在全市张贴广告:“高工毕业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讲授物理,每小时三法郎,愿者请洽。”
果真有一个罗马尼亚人来请教了。爱因斯坦和他滔滔不绝地讲物理、理论、哲学……他竟忘了自己的贫困,也忘了计时报酬的条件。
格罗斯曼是爱因斯坦的同学,对他的处境深表同情。于是,他向父亲推荐爱因斯坦,希望父亲答应爱因斯坦到伯尔尼专利局工作,以便解决老同学的贫困。
格罗斯曼的父亲不放心,严肃地问道:“他聪明吗?”格罗斯曼说:“我认为,他是作成天才的那种料子作成的。”
1902年夏天,爱因斯坦终于成了专利局的一个职员。他的邻居在路上碰到他,总是称呼他“教授先生”。
爱因斯坦指着自己缺少钮扣的衣服说:“我根本不是教授,况且我也很穷,不像个教授。”“啊!”邻居说:“就差衣服上的两个钮扣,您就是一个教授了。”
在穷困生活的奔波之中,真不知道爱因斯坦从哪儿来的时间和精力写了一篇重要的科学论文,登载在德国《物理年鉴》上。这件事使专利局局长感到惊讶!
局长拍着桌上一叠杂志说:“年轻人,您真了不起!”其实爱因斯坦考虑这些科学问题已经好久了。因此,爱因斯坦说:“局长先生,我肚子里还有几篇呢。”
在专利局工作期间,尽管收入微薄,但爱因斯坦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理论物理学的研究,为他一生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基础。1905年,二十六岁的爱因斯坦完成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但是,已经发表了几篇重要科学论文的爱因斯坦,那时连一个副教授称号也得不到。伯尔尼大学的教授看了他的论文后说:“我简直一点也看不懂!他是个胡说八道的疯子!”
正在犯重病的老科学家普朗克看到爱因斯坦的论文后,高兴得从病床上爬起来,愤愤不平地用他那颤抖的手为爱因斯坦鸣冤并写推荐信:“我所推荐的这位青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1909年,在一次德国自然科学家大会上,著名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相会了。当量子的发现者、老年的普朗克和相对论的创立者、年轻的爱因斯坦亲密交谈时,有人笑着说:“真是两个极端相逢。”
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创建广义相对论的学说。它和狭义相对论统称为相对论。相对论是关于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理论。它为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爱因斯坦获得了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爱因斯坦这个名字闻名全世界。有一天,他的小儿子突然问道:“爸爸,为什么您那么出名?”爱因斯坦被儿子问窘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爱因斯坦就旗帜鲜明地反对这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一直积极参加德国地下的反战组织“新祖国同盟”的活动。
普朗克等十二个德国大科学家起草了一份文告,断言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应接受“真正的德国精神”。当普朗克拿着这份文告要爱因斯坦签字时,爱因斯坦严肃地答道:“不!我不签字!”
但是,当有人拿着一份只有两个人签名的谴责这场战争的宣言文稿来征询他的意见时,爱因斯坦马上答应说:“我是第三个!”并立刻在上面签了名。
爱因斯坦给坚决反对这场战争的法国进步作家罗曼·罗兰写信。他指出,战争犯“像切除了大脑一样”。他骂德国最高统帅部是“发动这个战争的罪恶势力中的最危险的人物”。
爱因斯坦经常朗诵歌德的一句诗:“战争、经商和海上掠夺,三位一体,不可分离。”以此表达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爱因斯坦十分敬佩马克思。这不是因为马克思也是个犹太人,而是因为“马克思为了社会正义的理想而生活,并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爱因斯坦关切俄国革命,非常敬仰列宁。他说:“像列宁那样的人是人类的良心。”他托咐友人:“请向列宁转致我的敬意!”
爱因斯坦和一位唯心主义者在阳台上谈哲学。当这个人讲到人死了花就不美时,爱因斯坦却认为,自然界这个“神”,是不因人的死而不存在的。
爱因斯坦的言论、行动,甚至于科学都招致了种族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反动派的仇恨。这些人共同组织了“反爱因斯坦同盟”,并出版了“反爱因斯坦百人文集”。
这批亡命徒狂叫相对论是“布尔什维克精神”。他们把爱因斯坦的名字列入暗杀名单之中。
他们召集声讨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大会。爱因斯坦临危不惧,坐在会场上听他们狂吠,他为亲眼看到群魔乱舞感到愉快。
爱因斯坦的妻子埃尔莎非常担心他的安全,她苦苦哀求他,甚至流出眼泪之后,他才离开那肮脏的会场。由于这帮暴徒的迫害,爱因斯坦不得不暂时离开德国出外旅游。
在他旅游期间,于1922年11月13日到了上海,中国大学生热烈地欢迎他,用手臂抬着他走过南京路。
爱因斯坦在上海只停留了一天。他看到上海滩上衣着褴楼的工人;看到无数男女每日为五分钱在敲石子,……他对苦难的中国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对中国的革命就特别可以理解。
爱因斯坦旅游来到法国,受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欢迎。这时,一群年轻学生蜂拥到火车站,接待人员以为他们要袭击爱因斯坦,心里紧张极了。
接待人员保护着爱因斯坦,从旁边一个站台悄悄离开了车站。事后才知道,这群青年大学生是慕名而来,特地向爱因斯坦求教的。
法国不少青年学生问他治学方法。比如,是否用卡片、彩色铅笔,用什么方法记录自己的思想,等等。爱因斯坦指着自己的脑门说:“简单得多,全部卡片都在这里。”
经过一番旅游,爱因斯坦回到德国。不料纳粹并未减轻对他的迫害。有一天,他看见一本纳粹出版物上登着他的照片,下面写着:“爱因斯坦尚未绞决。”
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爱因斯坦被法西斯党徒缺席判处死刑。他的房屋和财产被毁,书籍被焚。幸好,爱因斯坦这时在外国讲学,才免遭杀害。
柏林市到处张贴着“以五万马克悬赏爱因斯坦头颅”的告示。
在比利时,在法国,爱因斯坦走到哪里,那里的希特勒党羽就对他跟踪、监视,破坏他作科学演讲。
爱因斯坦只好离开欧洲大陆到英国。伦敦各界人士立即召开大会欢迎爱因斯坦,抗议纳粹的暴行。大会上,一万多人向爱因斯坦表示由衷的敬意。
出于各种考虑,爱因斯坦决定旅居美国。两年以后,妻子埃尔莎死了,他很悲痛。但是,只要生命的火花还在他身上燃烧,就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从工作上拉开。
希特勒越对爱因斯坦攻击和迫害,爱因斯坦的声望就越高。特别是在他的住地普林斯顿,无论在咖啡馆,在电影院门口,甚至在路旁,人们都以爱因斯坦为话题,赞美着他。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弥漫的时候,美国科学家们从一本科学杂志上得知:在希特勒控制下的德国科学家,可能发现了制造原子弹的手段。这立即引起了美国科学家们的焦虑、不安和惊谎。
他们最后决定,请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要赶在希特勒前面制成原子弹。爱因斯坦感到忧虑,他经过踌躇之后,才给罗斯福总统发出请求重视制造原子弹的电文。
当第一个原子弹在日本广岛投下时,惨杀了无数的居民,留下了难于医治的后遗症。这是爱因斯坦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岛的阴影笼罩着许多科学家的良心。爱因斯坦感到万分痛苦,他反责自己:“科学家的责任是什么?”
爱因斯坦越来越对美国的战争讹诈政策表示不满。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他们想用原子弹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只能加剧战争的危险。
爱因斯坦的行动遭到美国麦卡锡主义恐怖分子的报复。他被指控为“共产主义阴谋家”。他的相对论被列入“必禁的共产主义书籍”之中。恐怖分子扬言要对爱因斯坦进行“无情的惩罚”。
但是,他们封不住爱因斯坦的嘴。1950年2月,爱因斯坦在电视台发表讲话,抗议战争狂人进一步制造杀人武器。他讲得慷慨激昂,满脸汗水,而站在一旁的电视台经理却吓得惊慌失措。
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并没有沉溺于鲜花和赞语之中,他讨厌别人对他的吹捧。他说:“如果我相信这些好话都是真实的,那我就是一个疯子,正因为我不是疯子,所以才不相信!”
在爱因斯坦看来,维护正义是科学家的职责。当他听到纽约的一个公司老板打算劫夺一位德国移民发明家的财产时,他亲自到法庭去为这位发明家作证。
当这位老年科学家站在法庭上时,审判官和记者们都惊得目瞪口呆。
爱因斯坦反对种族岐视。他特地去听一位黑人女歌唱家的演唱,并且走上台去吻她的手。
到了晚年,他经常坐在路旁长椅上,为邻居的孩子们解答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有时从兜里掏出他自己从小就爱吃的糖渍水果,和孩子们一起品尝。
在他晚年时,爱因斯坦耳闻目睹许多熟悉的科学家无辜被迫害致死的情景,他悲愤极了。
他说:“假若我能再作一次年轻人,决不当科学家,而要选择自来水工。”他愈是悲愤忧愁,衰老也就愈是缠住他的身体。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病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写道:“不要任何宗教仪式、演说;不要花圈、乐队……”但是,爱因斯坦和他的业绩却永远像花一样开放在人们心中,像歌一样缭绕在太空。
感谢订阅连载《每天一本小人书》,你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