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的当代教育价值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教育方法,就是请学生来做先生,学生即知即传人。
在陶行知生活的年代,小先生制可以不花经费地把教育普及出去。除此以外,小先生普及女子教育比男先生要方便得多;小先生可以使受教育者熏染到朝气蓬勃;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小先生,联结家校。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教师要帮助进步的小孩子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全体小孩子及时代落伍的成人一同进步。
我们当代教育发达已经不再需要用小先生普及教育,小先生制的优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多改变,但是小先生制在当代教育中依然有其价值。
第一,小先生制体现了儿童是成人之师的教育理念。
在陶行知生活的年代就有不满13岁的小先生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的教育案例。6岁的小孩子教57岁的祖母,居然教完一册《千字课》。这些都证明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是普及成人与儿童教育的生力军。当代儿童不但依然具备做小先生的能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眼界更高,视野更阔,信息技术掌握得比成年人还要好。完全可以在同龄人中互相教育,甚至在很多地方堪为成年人的老师。此外儿童心境纯净,其赤子之心为成年人所不能及,成年人依然要向儿童学习。
第二,小先生制是一种文化反哺现象。
我们当代的老年人不像100年前的老年人多数是文盲,需要儿童做小先生教他们识字。可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出行方式、人际沟通方式。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高科技社会面前非常被动,非常无奈,很容易与社会脱节。尤其在银行,医院,商场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不会操作智能化的服务机器,几乎寸步难行。当代儿童一出生就伴随着电子产品成长,他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非常熟悉,而且有些软件的使用无师自通。他们做小先生教家中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人际交往、移动支付,帮助老年人更好的生活,融入当代社会,收到老年人的热烈欢迎。这就是文化反哺,能这样做的儿童都可以看作是小先生。
第三,小先生制可以更好的解放儿童
在课堂上学生坐着记笔记,做习题的时候居多。当上小先生,他就要动脑子动手动口研究怎么让自己在同伴面前的讲课更加受欢迎。他不但要四处查找资料,还要做课件,外出进行访谈,讲课时遇到得意之处甚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小先生制把学生从凭几学书的死板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师生讲解知识。比如元宵节刚过,青岛十七中高一年级的学生楷皓就选择了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的元宵介绍给同伴,进行散文鉴赏。巧合的是平行班的乐楚同学选的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第四,小先生制可以让师生成为更好的自觉学习者。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当代有些学生知识面比先生更广,拥有的特长、技能比先生更专业,受过的教育比先生更优质。让学生做小先生,受益的不仅是其他学生还有先生自己。比如语文课介绍龙应台的散文,先生可能只读过《目送》,学生读过的篇目可能就比先生多,学生介绍龙应台的优秀作品里往往会有一些先生不知道不熟悉的篇目,所以请学生做小先生可以使师生同时获益。教师从学生那里学习,收获新的知识,教师就是在做自觉的学习者。学生也是学习者,师生一起时时处处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