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读画记之《漆之美》
壬寅读画记之《漆之美》
在市美术馆的这个漆画展览,我看过三次。第一次是看博物馆的《妙想天开:米芾的书房》,余兴未了,旁及其门。不意间竟觉其味无穷,遂约友人再看。第二次是个星期日,看展人多,有不少美女靠近画前拍照视频,把自己融入画境中,倒也不失为高层次的美学表达,只是少许影响了我们的观展。后来有朋友说刘艳华老师全程参与这个展览,我说“那不就是策展人嘛,约一下,请她给我们上一课〞。于是,遂有昨日之第三看。
说一下整体感觉。漆画作一种古老又新兴的工艺美术门类,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我印象中似乎马王堆出土的就有。说到新兴,也就是近百年来,有许多艺术家自觉探索从漆器向漆画发展路径,使之带有鲜明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东方哲学色彩,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登上美术殿堂。不严格的说,漆画和漆器在观赏性和实用性两个方面各自发展和相互融合,成为当代漆画之主流。刘老师说,本来这次展览还想用一个视频,演示漆画的制作过程,另外想展出一些漆器,因故未果。没关系,等机缘成熟我们再看更加完美的《漆之美》吧。这次展出有近百幅作品,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但江西漆画的领军人物也贡献了他们的大作。据我所知,江西漆画在全国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所以,《漆之美》还是具有相当份量的一个专题展。
漆画更多的是以“漆”的语言复述底本的故事,我把底本看着各种方言,这个展览的“方言”就包含了油画、水彩、国画(写意和工笔)、版画、漫画,如果漫画也算一种方言的话。什么方式来复述则大有讲究,漆画的磨、堆、雕、刻、嵌、彩绘等技法都有运用,让人感叹漆画丰富的词汇,而用这套语言讲述往往比原本用方言讲述的更加精彩,有些似乎只有用这种语言来讲述才能够味。我能够感觉到有时候艺术家不满足于复述,不满足于对脚本的赋值,他们离开“讲稿”,即兴发挥,一席很纯正的“漆(窃)以为”,比如《直面历史》,《雁过留声》,《流No.1》等等,让人印象深刻。
王国维说,一切景话皆为情语。我觉得一切情语后面都有故事,那我们讲故事吧。题材很广泛,有山水、花卉、动物、人物、城市建设…等等,也不太好归类,挑几个说说吧。《绿色雪域》,以饱满的笔触写出具有时代感的雪域高原,色彩对比强烈,注意细节,风马旗上有隐约可见的经文,有风的呢喃,而风力发电和高原列车,在并不显眼的地方提示着和谐发展的主题,毫无违和之感。这幅画的主题寓义很好,扎西德勒,装饰性也很强。挂在我家里也不错,哈哈哈哈。《故乡的云》,画面干净简洁,远山和云彩用传统图案方式表现,就不仅仅是表现空间深遽感,而且还有时间上的辽远, 故乡不仅是一张车票的距离,但看见那片云,心里安静了,尽管归来行襄比天空还要空空。《星期天》有漫画趣味,美女在衣柜前寻找最得体的衣服,是去聚会呢还是去约会呢?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就只少那么一件衣服。不好意思啊,我觉得你是去找一件冲锋衣,星期天适合户外运动。画家的另一幅画,也很传神的:一个小朋友身体前倾,提捏裤脚想跳进水里抓鱼,两尾鱼悠然自乐不知大限将至,童年的乐趣,久违了。《回忆的童年》是一少女在心不在焉的玩着魔方,那应该是初夏,刚刚从童年长成少女的时光,眼神中似乎有一点迷茫,仿佛在问:人为什么要长大?是啊,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长大呢?谁也玩不转岁月的魔方。《昌九高速》是无人机视野,平远构图,特别欣赏那高速公路的孔雀蓝,像小号一样嘹亮的色彩,似乎只有用漆画材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盛世荣装》中人物的工细、舞台道具的写意和磨漆达到镜面效果的黑底,完美呈现出漆画艺术抒写性和表现性的可能。《幻.海的狂想》,是一幅以版画“方言”为底本的作品,一经“漆说”,海的狂想则更为动听。《流.No1》,运用大漆泼漆手法生成的抽象画,有赵无极的气息,这不是制作也不是绘制,生成,有许多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蕴含了自然的密码。艺术家们在展示“漆之语”复述能力的同时,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探索新的语法,尊重漆画媒介的前提下,使“漆之美”更加动人。当然有些“故事”还可以讲得更加精彩一点,生动一些。另外,许多“故事”的题目可以再推敲推敲,好题目不仅点睛,往往还大大拓展想像空间,让画面内容溢出画框,溢出展厅…
听刘老师介绍江西目前的漆画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需求和漆画独特的装饰性,漆画应该会是一片美术的蓝海,将会有更多的人欣赏、参与和投资这门艺术。当然进入门槛较高,呵呵,我老了,不准备玩的了。不过美术馆还是要多看看的。我觉得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这是一个城市的文明标志,会去这些地方也是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以及他对城市生活趣味的认知,如果大家都喜欢去这些地方,我想地上的烟头、痰迹、垃圾就会少很多很多,城市的文明程度将大大提升。
春天,真是个看画读画的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