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是守不住秘密的
谅解与看见
老头临死前,总是希望向老伴坦白自己,比如曾经出轨的事。但更多情况下,是无法得到谅解,甚者会被杀死。
恋爱中的男女双方,也会有遏制不住的冲动,把自己的一切过去倾诉给对方。于是少数情况下,他们会继续在一起,多数情况下,会就此分手。
希望被看见和谅解的心理,不太可能通过脆弱的"你"来实现,而是由上帝级别的"你"达成理解。
于是,西方的牧师承担了倾听他人忏悔的职能。这是早期心理咨询的源头。
复仇与看见
电影和小说里,通常有这样的镜头: 蒙面杀手复仇之后,必须摘下面罩,让对方知道是谁干的,以表达出自己恨意的感受。如果不让对方看见,复仇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蒙面杀手,杀人后直接逃之夭夭。这样的杀手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为了利益杀人,而这份利益会得到幕后人的回应。
极端一点的案例,911事件里的本拉登,假设美国政府不认为是他所为,本拉登极有可能会自己站出来说是自己干的,否则不被看见,会非常难受。
美国的连环杀人凶手,在不被警察破案的时候,会主动写信或者打电话告知媒体和,告诉他们是自己所为。如若不被看见,凶手的病态快感就无法得到满足。这不是某个个例,而是所有连环杀手的一致做法。
所有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声音: 我希望被这个世界看见。
你能保守秘密吗?
答案是,不能。
即便是最隐秘的事情,也会至少和一个人曾有过分享,或者有说出去的冲动。一切皆为关系,关系就是一切。即便是活在"孤独"里,也会希望某一天把自己在孤独里的收获,展示给世人看。孤独只是生活里的某个片段而已。
斯宾诺莎一生未接触过异性,闭门思考十年写出巨著《伦理学》,终究要让世人知道自己在屋子里的收获;老子西行,被受关关员逼迫写下《道德经》,也有自己的一份分享期待吧;电影《花样年华》梁朝伟对自己和张曼玉的婚外情守口如瓶,终还是在吴哥窟的一个树洞,倾诉了自己的故事。
咨询师的"垃圾"
心理咨询师也是"树洞"一般的存在,保密是他们的道德要求,心中积累了太多的别人的秘密后,难免会有一种特殊的枯燥。
所以在处理这份枯燥时,心理咨询师也会找咨询师,找导师监督案例,而水平最高的大师,会通过授课和写作,巧妙地传递出去。
追求被看见的需求和自恋需求,都是人性最根本的需求。
没有"绝对孤独"。我们在孤独中沉思,在孤独中汲取力量,在孤独中成长,但最后,我们会把在孤独中的一切收获,说给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