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每天写1000字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郎咸平:当民粹成为一门生意

2017-08-10  本文已影响71人  文贲说

在中国,民间一直有一种“鲁迅情结”。

对于那些热衷为民请命、针砭时弊的学者和精英,人民乐意把他铸造成赫赫有名的偶像。

只是这一次,他们找错了人。

郎咸平不仅仅是一个学者、金融学家,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生意人。贩卖民粹,不过是他在大陆如意得水的手腕而已,至于那些热切的眼神,永远也比不上金灿灿的银子。

01.

16年以来,郎咸平负面新闻不断。从华人顶级金融学者,到“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再到“站台明星”。刚刚念过花甲的他,走过了人生的三个阶段。

1983年,27岁的郎咸平从台湾迁移到了宾夕法尼亚的一个黑人区,让妻子黄绮萍在美国做保姆、缝纫工,供他在高大上的沃顿商学院读了博士。

博士毕业后,他用四年时间,在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分别尝试了执教。

但显然,这些都没收住郎咸平的内心。郎咸平,想要成名,但是对于美国的学术圈,太难太难。

十年后的1994年,郎咸平在香港中文大学谋了个差事,而他的妻子并没有再跟来,也因此成就了郎咸平之后的一段风流野史。

在香港蛰伏了十年,这是郎咸平的第二阶段。彼时郎咸平在香港中文商学院拿到讲座教授,意气风发,在国内开始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其早期节目《财经郎闲评》观点和评论都很到位,也自然收获了一批拥趸,但是距他闻名全国,尚有一段距离。

转机出现在2004年。彼时德隆系的顾雏军正如日中天,2003年底,顾雏军甚至和网易的丁磊、蒙牛的牛根生一道当选了央视评选的“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历时3个月研究调查,郎咸平发现“德隆系”操纵股市的内幕后,他第一个站出来疾呼警示:“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最终一语成谶,仅2年后,“德隆系”案发,非法融资208亿元,郎咸平被认为成功预言了德隆的倒台。

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直指顾雏军在“国退民进”中卷走国家财富,郎顾之间争论不断,战火最终以顾雏军入狱12年熄灭。

经此一役,郎咸平声名大噪;由此,郎咸平似乎摸清了成名立万的脉门,开始了兜售民粹、成为明星的不归之路。

02.

如果没有16年,郎咸平也许还是一个镁光灯聚焦的“明星学者”,尽管同行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并不妨碍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反对权威的民粹思想,凡是权威的、官方的、精英的,都是丑恶的。郎咸平精准的把握了当前底层国民的心理,不断抛出各种言论,著名的“四论一观”—改革失败论,国进民退论,保姆归位论,金融倒退论和消极公平观便在此期间提出,引起社会巨大的争论。

与此同时,郎咸平的出场费也水涨船高,根据“中国讲师网”信息,郎咸平的出场授课费为25万。另据行业内人士透露,郎咸平的出场费在2014年曾达到60万,堪称近几年最贵的经济学家。

我们不否认郎咸平在学术上的建树,在某些问题上甚至相当的有见地,也影响了政府的一些政策。但显然,郎咸平不再将自己仅仅定位成一个学者,而是一个明星。

曾有学生曾问郎:“如果不当学者,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郎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歌星。

就好像2012年顾雏军出狱后反省的那样,“现在他是个到处收钱做广告的明星,跟明星争论没有意义。”

但郎咸平终究不是明星,因此,急于将名气变现,是郎咸平目前最要紧之事。

出席商业峰会活动仅仅为郎咸平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身兼多重身份,郎咸平既是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财经节目《财经郎眼》固定嘉宾,同时也是著名财经作家、明星讲师,而每一个身份都能给他带来可观收入,综合看来,郎咸平或许早已身家过亿。

但是,也许正因为如此,郎咸平失去了自己的底线。

从泛亚、快鹿、望洲财富再到今年5月陷入兑付困难的合拍贷,郎咸平站台过的网贷平台如中了“魔咒”般纷纷倒塌,仅泛亚事件中,涉案金额高达430亿元,受骗者多达22万人。

郎咸平坚称自己从未给泛亚站台,但他出席泛亚举办的峰会,并在演讲时对泛亚做出很高评价。

有受害者认为郎将泛亚抬高到国家战略角度是为了肯定泛亚的安全性,“郎咸平辜负了我们的信任,应该对自己的背书行为做出解释和道歉。”

2017年的8月6日晚间9时左右,台州椒江剧院附近发生了一起围堵车辆事件,被围堵在车内的,正是“明星经济学家”郎咸平。

03.

郎咸平明明只是公司金融专家,为了迎合国内的民粹思想,却专注于宏观经济,整天分析货币政策和产业链整合,这并非其所长;观点虽然犀利,但并非大学者成熟的观点。

很显然,对于郎咸平而言,国内的民粹力量,只是他做生意的一枚棋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