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书经典文学作品

我们这一生都在目送中度过——龙应台著《目送》读后感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26人  建于
我们这一生都在目送中度过——龙应台著《目送》读后感

每回去KTV,我总是要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不见得唱的好,只是我很喜欢这首歌里的情愫,那种异国他乡的情怀。我也试着想象过,席慕蓉站在蒙古高原时的心情,她又是怎么想起她曾经重庆、香港、台北、法国、比利时的家呢?

      如果她的父亲不曾离开蒙古,如果她不曾辗转游历,或因时代或因世事,就不会有席慕蓉。这便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华人的幸运,多了这么一位文学艺术家。但是,我想这些东西都由不得她自己,对个人而言不过是抒发一下情感而已。对于家国而言,我们真不见得有那么宏大的情怀。

        这一次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读龙应台的《目送》。她们的命运出奇相近,当然都是因为1949年。对于我们而言,不过是历史书上记载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可宏大历史的背后又是多少平民百姓的切身经历,他们的生老病死、思念家乡可是切肤之痛的。我老想起一句话,历史中没有你我。这是真的,我们的欢笑苦痛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这一生知道,定当珍惜切勿过多惋惜。

        以前也看过她的文章,也或者是林青霞的文章我都记不清了。写的是蒋公去世后出殡,台北阴雨绵绵,悲怆氛围笼罩人群,抽泣声不绝于耳。不要以为,只有我们有伟大领袖,有人的地方都一样。只不过越是威权统治的地方,更甚一些罢了,比如我们的邻居朝鲜。我很多时候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在意皆如蝼蚁的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要知道,还有多少故事是永远不会被写出来的。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以为可以借鉴,用于更加务实地观照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亲人。第一部分,写跟她孩子相处的经历,看见他们慢慢长大不再需要自己的荫蔽,甚至对母亲的关怀不耐烦,她的失落、开心、会心一笑。第二部分,写自己的游历,大时代也好小时代也罢,对于时代而言真的不过是过眼云烟,可是政治、战争、疾病、贫穷给芸芸众生的可是实在的影响,甚至是强迫你去接受还不容发声,从金门岛到老挝再到中亚到非洲莫不如是。第三部分,写她与年迈的父母相处,爱美的母亲终是敌不过岁月的摧残,老年了不断回忆起曾经的年轻,只有一句话:“没有办法”,历经战乱的父亲饱受疾病的打击,十六岁离开湘楚大地,70年后回去时不过一捧骨灰。

        人这一生,不过如此。做孩子的时候,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是天,慢慢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了急着离开父母,有一天自己的子女长大了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怎么样子。这本书里随处可有这样的发现,十八岁的儿子很反感母亲习惯性地拉着他的手过马路,年迈多岁的父亲依然还是习惯性地牵她的手过街。只是岁月无情,有一天突然父母就老了,我们也就老了。只有这些是我们亲身体会,最为百感交集不知所措的。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作者可能正当壮年,因为她的精力似乎很丰富,体力如此智力如此情感如此。百度一下才发现写这些文章的时候都是近十年前,看来认识得还是太晚了。她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人世沧桑,哎!

        我对于女性作家的经历向来比较感兴趣,想知道是什么赋予了她们才情。大概家庭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作者的父亲很擅古文,对她影响很大。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儿时父亲一直要求她背《陈情表》、《出师表》是有原因的,前者教育子女对人心存仁爱,后者教育子女对社会心存责任。事实上,这两点做到了,虽不一定称得上栋梁,但至少可以做到无害于家庭,无害于社会。

        我老是在想,我小时候哪里见过书,除了课本什么都没有。培养阅读习惯基本从大学才开始,这一切都有些晚了,成才是不指望了,消遣还是可以的。我的古文功底不好,妻子倒是很不错,大概她可以多教孩子,在孩子还听话的时候。

        我们这一生,都是在目送中度过,目送自己的昨天不再,目送孩子成长越走越远,目送父母老去离去,但求每一次分别少一些遗憾与愧疚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