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简友广场

长江口看江水滔滔

2023-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骑在牛背上看书

5月20日,星期六。上午9:00,从单位坐大巴出发,赶往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此行的目的,是到那里开一个会,顺便到东滩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看看江海交汇,看看百鸟飞翔。

万里长江宽度不一,最窄处是上游的虎跳峡,不足50米宽;最宽的地方,就是长江尽头的崇明岛这里,最宽处约90公里。两个地方都去过,一个水流湍急,一个浩渺无垠,留下了深刻印象。

崇明三岛(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岸线288.1公里,这三岛可以说是整个长江中面积最大的三个。仅仅就崇明岛而言,地处长江入海口,总面积1269平方公里,东西比较长,南北比较窄,形如卧蚕。它是我国第三大岛,是长江中最大的岛,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是“长江门户”,近年来逐渐成为“上海后花园”。还有个非常飘逸的别称——东海瀛洲——意味着它处于江海交汇处。崇明岛大部属上海市崇明区,小部分属于江苏,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绿化率可能在65%上下,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长江口的江面如此之宽,要登岛,过去只能是轮渡,现在是隧道和桥梁通行,不远的将来还有轨道交通以及跨海公铁两用大桥,若干年后从成都经重庆到上海的高速公路崇明岛是必经之路。坐在大巴上看江面虽然不及在轮船上看江面那么震撼,但仍然是一望无垠。在过去,要往崇明岛跑一个来回,常常是凌晨五点出发晚上九点才能到家,现在则是迥然不同了。

这一趟开会,没有选择民宿,也没有入住酒店,而是在某研究院租用的公寓房。住宿条件比较简陋,为三室一厅,每个人各居一室,但相应设施倒是一应俱全,吃个饭、开个会,闲暇打个牌,都挺方便的。

我们活动的地点,都在崇明岛的东部。登岛后,我们直接去饭店吃饭,沿途明显能够感觉到崇明岛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港湖汊星罗棋布,道路两侧风景如画,堪比市中心区域的公园,至少和口袋公园大体相似。

吃完中饭,就赶往研究院(见图4、图5)。研究院周边环境优雅,里面空间比较大,布置也非常精巧,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因为是星期六,除了几个值班的人员,倒没有其他人,我们一行人置身其中,倒显得空空荡荡。会议比较紧凑,开了三个多小时。

会开完,赶往饭店吃饭。因为是周末,还是晚上,就喝了一点小酒。上的酒是来自宝岛一个叫“金门”的酒,这个酒我不怎么喜欢,因为曾经吃过它的苦头。

那还是十几年前,我们去宝岛,一天逛六合夜市,我们十来个同事开了一桌。吃到差不多半中间的时候,小店进来几个人,听口音,湖北的,就寒暄几句,于是互相敬酒。我们八点多结束后,我去跟他们打招呼,他们硬是让我再坐下喝几杯,乡情难却,于是我的伙伴离开了,我一个人留下和他们继续喝。他们喝的就是这个叫“金门”的酒,度数比较高,喝着喝着就上头了。这里结束就差不多晚上十点了,我已经不省人事,老乡帮我叫了计程车,回到酒店,我就直接倒在门口的座椅上,还是同事看见后把我扶进房间。第二天醒来后,发现留存有之前几年共600多张照片的照相机没有了,清点口袋发现给计程车司机的酬金竟然是1000新台币。

这次碰到这个叫“金门”的酒,就顾虑重重,因为心有余悸嘛。我非常克制,充其量只喝了二两。吃完后,就去研究院租用的公寓房入住,时间也就晚上八点半,本来想会有人约打“八十分”,可是没有人邀约。于是,和同住的另一个人漫无边际地东扯西拉,聊着聊着就十一点了。

第二天,说好上午九点出发去东滩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我还是习惯于早晨五点多醒来。不过,没有带电脑,办不了公务,就只能抱着手机做简书日更、点赞、互动,浏览各种资讯。同住的伙伴去跑步了,等他回来,我有点后悔没有与他一起出去,因为错过了看看路边风景的机会,不然又可以多一点日更素材。在崇明岛的两天,除了在东滩湿地,基本上是在车上,看到的风景没办法实地拍下来,也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现在是春夏之交,本来就不是大热的时候,郊区的温度本来比市区要低,而岛上风大,特别是早晚,不套上一件夹克衫还不行。好在我们早有预案,也就不成为问题。

去崇明岛的次数不少,但去东滩湿地这次算第一次,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这次的行程安排了考察东滩湿地,我兴致还比较高的,特地把之前早已安排的一个活动做了调整。

东滩在崇明岛的东边,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长江入海口了。45万亩的东滩湿地非常广袤,而且,随着泥沙的堆积,其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张。想进去不容易,必须在系统里面报备,也有专门的机构在保护。

这个时候去东滩,不是最佳季节。最佳的时间是在秋冬之交,一方面大片大片的芦苇荡非常壮观,而现在的芦苇在被割后显得比较低矮,甚至还没有完全返绿,到秋冬时节就比人高,走在围堤或木板桥上,感觉就会不一样;更关键的是,此时不是候鸟南飞在此歇脚的时候,而在秋冬时节会有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此过冬或继续南飞。

2017年的时候,崇明开始新一轮岸线提标工程,将大堤防洪级别提升为200年一遇和抗12级台风,目前已经建成。我们的大巴就在大堤上一路前行,到了观测点后,但见堤内是一马平川,堤外是惊涛拍岸。

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堤之外,又有不少滩涂在生成,有点离岸线的距离达到了几百米乃至一公里开外了,当然,我们去的时候是上午,据说到了下午就会涨潮,一旦涨潮,大堤外的部分滩涂就会被淹没在江水之中。车继续往前开到第二个观测点,这里的大堤外就没有滩涂了,我特地问为我们作讲解的志愿者这里是江还是海,她告诉我是江。瞬间我就意识到,我的老家在长江中游,这里是长江的尽头,我的生命原来始终是与长江在一起。

近距离观察长江尽头的水,很黄,显得比较混浊。这与我几十年前坐“东方红”号从汉口到快进入吴淞口的江面看到的蓝,甚至与二十年前坐轮渡过江登岛看不足一米的江面的蓝,已经是完全不同了。我不想演绎开来说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也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看大堤内的河流、围堰(图8、图12、图13),就清澈多了,完全是大堤内外两重天。果然不出所料,芦苇还没有长高,鸟儿也不多见。不过,志愿者说,秋冬时节,真可谓百鸟聚集,而且,每年都有新惊喜,最近,监测人员发现,来这里过境栖息的濒危物种黑尾塍鹬数量达到了上千只。从北方飞来的白天鹅也达到了3500只。据说还有鸟儿是从西伯利亚来,然后去往澳大利亚,万里迢迢的行进途中,这儿成为中转站。

从一定意义说,鸟的翅膀往哪飞,是衡量生态环境的尺子。

我们虽然没有看见遮天蔽日的候鸟云集,但还是发现了不少鸟儿(见图17、图18、图19),也算不虚此行。

(拍摄于2023年5月20、21日)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