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生百味心情随笔

乞巧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64人  倚風惘月

星河湛湛,七夕至。穿针引线,话乞巧。

乞巧佳节

        相比于七夕这个现代被我们熟知的“中国情人节”,我更喜欢将今日称为乞巧。乞巧在中国古代并不是什么情人节,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个专属于女人的节日。乞巧源于汉代,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能找到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在中国古代人们从七月初一便开始办置乞巧佳节所需的物品,在当时乞巧街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为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一点也不亚于中国最为盛大的节日——春节。到了这一天,少女们结伴而行,她们拿出藏在深闺中的绣花针,排列成行,捻着五色丝线在月下乞巧,她们深信只要愿意,美好终将如期而至。

穿针乞巧

      “世间唯有爱情与美食不可辜负”,中国人是最讲究吃食的民族,自然有专属于七夕的应节食品。其中最让人口馋的应当就是巧果了,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在《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做法是将白糖熔成糖浆,以最剔透的形态与面粉、芝麻相融合,均匀后在案上摊开,放凉,用刀切成长方块,入油炸成菊花似的金黄。当然中国朝代众多,巧果的做法在各个朝代也不相同。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是乞巧佳节的同时也是最适宜配药的日子。相传在古代有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神奇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每年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当然这只是玩笑之言,不过时至今日在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人们晚上还是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与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围坐一团,共话乞巧

        在七夕的最后时刻,女人们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敞开心扉,彼此倾诉,分享女儿家的心事。在这一夜,她们无需操劳,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感受这份来自生活的美好。

        七夕,在世人的眼中它只是属于中国的情人节,可在我看来,女儿节才是它最初的模样。正是因为有了少女心底最初的天真,有了她们忠贞不渝的期望,此夜星辰才会更加烂漫璀璨。

乞巧

        七夕曾经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今日少男少女在月下与心爱的人相伴共谱一章美丽的乐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