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菊与刀》有感
对于日本的看法,我不是跟随主流的那种一味仇视,也不是对于日本文化一位谄媚。身为遭受过日本屠杀的南京人,我即是仇恨日本的残暴,又是对日本独特文化充满好奇。
我国在世界关系的宣传上,出于为人民增加发展的动力的目的,一直给民众树立了一个仇恨的对象——日本。这种做法与美国常常以其他国家为假想敌,并以此要求保持军备实力一样。让没有经历过对日战争的几代人,由于憎恨日本而奋发图强,想要赶超日本。
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一个多年来受我们恩泽如此多的国家,却在近代发展起来后侵略我们、欺侮我们。这让泱泱大国的中华儿女情何以堪!
简单的仇恨是没有意义的。当憎恨被煽动到极致,就会想要报复。要复仇就得让对方感同身受、痛彻心扉。但如果要骂人,总得要用他听得懂的语言,否则自己气得不行,对方却莫名其妙。因此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希望能够更了解日本。
阅读日本历史,日本文学,即使只是中译本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想模式。在各种作品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日本漫画,它以一种嬉笑怒骂的态度向全世界宣扬着自己的价值观。
但真正让我了解日本民族性但,却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书——《菊与刀》。作者是一位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人类学家,她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书写了时至今日仍被大家用来了解日本的研究报告。它为的是美军在二战后和平接管日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的成功从日本在被美国以接近殖民的方式掌控了多年后,依然无怨无悔地紧跟美国脚步就可见一斑。
日本人的特性
日本人是矛盾的,各种矛盾的存在都是有其形成的原因的。他们弱小又强大,他们温顺又残暴,他们礼貌又放荡……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中国人用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衡量一切社会现象,发现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不可理解。
我们纠结于,日本为何不像德国一样为了二战的残暴和侵略道歉。
根据《菊与刀》的理论,日本不愿意道歉,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过错。他们是执行了天皇的命令,他们的所有“忠”都是属于天皇的。而天皇是不会犯错的,这甚至无关“善与恶”。日本人是没有与我们相同的道德观,他们对于事情本身不分善恶,更关心事情是否为人所知。如果是别人不知道的“恶”,那就当作没有发生过。而在日本人看来“善”就是他们的天性,不用宣扬不用学习。
比起道德,影响日本人生死的反而是羞耻感。他们不能受辱,一旦受辱就要与侮辱他们的人决斗。杀死让他们受辱的人,才是顺从他们的“道义”。日本人的“道义”很多时候又和“忠”相矛盾。
于是明治维新之后,天皇颁布的圣典《军人敕谕》,谆谆教导人们“忠”高于“道义”,明令禁止私自决斗。不能杀死侮辱他们的人,他们就把杀人雪耻的刀刃转向自身,变成了以自杀成就自己的名誉。这也是后来常听说在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样的一个和中国相似却完全不同的国家,谴责并没有意义。他们的“耻辱观”只会让他们逃避曾经做错的事;他们的“道德观”不会让他们有内疚感。
我们只知道仇恨日本,却很少真的去了解日本。仇恨报复要选择方法,都知道“打蛇打七寸”,要抓住他们的痛点,让他们疼。可是最常见的反日方式,从微博、微信上看,不过是“抵制日货”。这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甚至很多时候毫无意义。
且不说对日贸易本是互利互惠的经济行为,就说想要单方面阻断贸易,造成的国人的损失同样巨大。宣扬“抵制日货”的人,真的不是日本派来的间谍?只要发生对日争端,就打砸日本车、破坏日餐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车,自己开的店吗?
只有了解日本,知道怎样才是让他们痛苦怨恨的行为,让日本败得心服口服,从此低眉顺目,有仇恨带来复仇才有意义。我们不应该像古希腊的暴民一样,一被煽动,就失去理智,做出些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