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捏造的史实不能作为义愤填膺的根由
——如果不能还原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请别抹杀任何一位英雄
前言:
本文在撰写时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有些资料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部分细节描写的有所不同,因此文章中若有出入,实属无奈。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部分,在文章的最后一个小节,私认为对历史进行如此大的歪曲,这部电影是没有资格谈艺术上的事情。但鉴于《八佰》这部电影的影响,还是浅谈一下其中的“白马”。
正文:
在上映两个月之后,电影《八佰》来到了网络视频平台。先前因为这部电影的各种非议,并未于影院观看,反而是在电影上映的那段时间里,“被科普”了四行仓库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并于国庆节前去参观了四行仓库遗址。
说回电影,正如所有的改编电影一样,《八佰》在开始也表明了“本片源于真实历史事件”,并附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的字样。
这句话来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墓碣文》,是鲁迅先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受工农斗争鼓舞而作。文中借由坟中的死尸表达鲁迅先生消极阴暗的思想,通过与死尸的诀别表明自己坚持斗争的信念。用于《八佰》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故事,最合适不过。但是......
片中湖北保卫团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电影开画就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湖北保安团们穿梭在其中。实际上,据调查考据,最后驻守在四行仓库的414人中,出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壮士在240人以上,占了整个“八佰壮士”的一大半。
史料记载,这群湖北保安团成员在开拔当天,湖北武汉各界人士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一到上海,就遇上了88师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五次人员扩充。如果真如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被当做逃兵处置,那么这支守卫军还有多少人在参与战斗部署呢?
甚至还有这样的台词:“就是因为你们这几十万杂牌军,国军才让日本人打成这样。”
所以蒋介石的70万军队撤离闸北,这个锅居然还让湖北保安团来背?
而欧豪饰演的湖北保安团团员端午,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四行仓库下的一条直通苏州河的水道,并且在一天晚上伙同另外两个同伴准备从这条水道出逃。可是据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改建策划人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淞沪抗战专家余子道所说,四行仓库下并没有这样的一条水道。那么这部电影如此设计,是要表达什么呢?为什么偏偏是湖北保安团的人做这个逃兵呢?
尽管随后端午发现了秘密潜入的日本敢死队并通报苏州河两岸的守卫军和租界里的人民,但是单从对湖北保卫团的描写来看,仍旧无法改变捏造史实的事实。而这仅是全篇最大的捏造,其他地方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十里洋场群演吸睛寓意何为
在人物上,除了几个主要角色之外,对面的租界十里洋场中还有几个特写镜头的“群演”。
其中包括了上海滩一等一的人物——杜月笙,只不过在电影中被称为“会长”。杜月笙在88师五二四团第一营保卫四行仓库期间,为将士们提供了20万只饼。谢晋元为此致函杜月笙并转告广大市民:“最好购买救国公债,或捐助现金,作全国抗战牺牲官兵之抚恤,以免浪费而切实际。”
还有姚晨饰演的“何香凝”,何香凝当时是救国会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何香凝得知守卫军们缺乏物资,便号召大家捐资捐物。
她于10月28日奔赴的前线,在租界里带领苏州河岸边的群众为八佰将士们鼓舞士气,并在当晚,何香凝有感而发写下了一封信。《申报》以“何香凝函致慰勉”为题原文刊登:
谢团长并转亲爱的八百勇士们:
我在报上看见你们英雄豪壮的气概,使我感动得流泪,但是等我跑到桥边,却又不能通过,只有静穆地向对岸注视,遥寄我满腔虔敬亲爱之忱。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具备革命精神,牺牲精神,不论是成功或成仁,都可以仰俯无愧了。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加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加英勇,全国的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我已设法送给你们一些救伤药品和食品,聊表心意。盼你们奋战。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苦斗精神、牺牲到底的精神。
专此敬致!抗敌敬礼!
何香凝
10月29日
唐艺昕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这名角色的历史原型就是杨慧敏。而杨慧敏献旗为真,但是如何从租界到四行仓库,至今仍旧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其中深夜游过苏州河是最具英雄主义色彩的行为,也是最适合作为改编的情节,另有说法是杨慧敏从租界区匍匐了两个小时到达的四行仓库。
而全片最诡异的剧情是,数十人为了保护升起的青天白日旗,前赴后继的在日军飞机扫射下奋力保持着旗帜屹立在四行仓库上空。诚然这对于情绪渲染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弹幕中一行行的泪目,更加验证了这样的设计非常有效。但是有没有想过,整场四行仓库保卫战只有十余名战士牺牲(有些说法是牺牲了9人),难道全部都葬送在此次“护旗”行动上了吗?
实际上,四行仓库升起青天白日旗确有其事。不过升起的这面旗帜并不是杨慧敏送的,而是后来租界送过来的一面更大的旗帜,前前后后送了不下三张。在当时上海遍地都是日军旗帜的情况下,能够升起一面中华民国的旗帜,是多么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一件事。根据“八佰壮士”之一的王文川老先生的叙述所说,当时升起旗帜后,日军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更没有派飞机前来扫射。
当时日军的大部队都追着蒋介石撤退的部队去了,一个四行仓库值得留下几架飞机吗?而且租界就在旁边,这些重型武器,日军压根就不敢使用。
如果把这样渲染气氛的时间,用于描写包括如上所述在租界里的各界爱国志士,不是更加体现了四行仓库之外的人们,对于参与这场保卫战的将士们的关心吗?而不是过度表现河两岸一面天堂一面地狱,一面驻足围观一面孤军奋战。以至于观众们对于在租界出现的几个“大牌”所扮演的角色,丝毫不知道她们存在的意义。
电影或许是一部好电影
回到电影本身,如果抛去这些过分歪曲的史实,《八佰》肯定是今年一部非常出色的国产电影。不仅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还有其对于战争的刻画,以及小人物的内心探索,都是现在抗日类影视作品值得参考的地方。
电影通过一条苏州河,将十里洋场与人间地狱分割,灯红酒绿的租界与战火连天的闸北形成鲜明对比。为这场颇显荒诞的一场保卫战奠定了基础。
《八佰》对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基本主线还原的还是很准确的,像身绑手榴弹跳下去阻挡日军,以及租界里驻足观看的各色人等。如果有条件,甚至这场战斗都将会被现场直播。而当时充当摄像头的,就是那些在现场的各国记者。
片中还有一匹与整个场景格格不入的白马,这匹白马时而穿梭在战场中,时而作为“战马”驮着欧豪饰演的端午,面对“百万”敌军丝毫不怯。而最后这匹白马也作为谢晋元的坐骑,与谢晋元前去和骑着黑马的日军首领进行交涉。一黑一白,将立场在无言中交代。
这匹白马作为跳脱出战场的存在,给略显严肃的电影基调带来一丝缓和。又配合戏曲赵子龙的形象,将“誓死抵抗,孤军奋战”的四行仓库守卫军们的心理描写出来。这匹白马设计的很妙,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独战的悲哀”(“独战的悲哀”又是鲁迅说的)。
与长刀白马赵子龙相对应的是,在租界里还有几个梨园子弟。他们在十里洋场中演绎着“赵子龙”的英勇,而苏州河对岸,人间地狱里却在真实上演着这出英雄戏。
在双方停止交火整顿的时候,镜头除了给到对岸的租界外,还有四行仓库里的士兵。羊拐,老铁,老算盘,小湖北等这些“小角色”,影片将他们面对战争所表现出的不同模样极为细致的刻画出来。虽然他们最终都义无反顾,但是逐渐走向牺牲的过程,才是这群战士有血有肉的根本。
最后的撤退,租界里戏台子上的鼓声敲响最后的悲声,围观的人们掀起障碍准备欢迎这群英勇的战士。在听到“英军要缴武器”时,谢晋元又反身回到垃圾桥上,为战士们打掩护。因为他知道,此次进入英租界,将再也无法上战场杀敌。
而“缴械”是日军逼迫英国租界当局做出的决定,并且“八佰”将士们进入租界后就被软禁了。一关就是5年,期间谢晋元被汪精卫的特务刺杀。1941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原本的英租界,将“八佰”将士们拉去各地做苦力。又过了5年,1946年,“八佰”将士才回到上海,在经过长达10年的折磨之后,彼时已经剩下了100多人。
艺术加工还是篡改历史
《八佰》上映之后,指责声和支持声几乎是持平。对于片中肆意改编的历史,有些人认为是艺术加工的必要。
诚然《八佰》在电影方面情节非常善于煽动情绪,但是这种建立在极其扭曲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并不能成为观众义愤填膺的根由。
电影对于湖北保安团的抹黑,已经不能用艺术加工来解释了。许多观众是第一次了解到这段历史,并且没有进一步探究历史真相,就这样在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中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怀,真像被苟晶欺骗的善良。
但是当我们把主题上升到爱国的时候,仿佛电影怎么演都是对的。所以我们之后再回忆这场保卫战,难道印象里湖北保安团就是无足轻重,中央军支起了整个战斗的吗?那这和看完《三国演义》就说自己了解曹操有什么区别?
这种针对大战场中的一个“小”事件改编的电影,是最不容许对历史有什么弯曲的。他们本来就不像大战役中那些被人铭记的大英雄,为什么还要在电影中以更“小”的身份出现?甚至不惜背上“逃兵”的锅。
这部耗资5个亿打造的商业片,截止目前已经收获了31.12亿的票房。可以说作为一部商业片,《八佰》是出色的。但是作为一部历史片,是绝对失实的。我不去恶意揣测导演管虎的用心,相信大家也对他在电影之外的表现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这部《八佰》,请以后不要再说自己是一部还原历史的战争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