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读书读书笔记

科学与哲学的暧昧关系(读《未来简史》)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179人  令狐行

零/楔子

      如果说《人类简史》是从宏观视角了解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么《未来简史》是从微观视角去分析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谓未来简史,大多说的也是过去和现在对未来的带来可能性,正如作者说“书中讲到的一切情境,都只是可能性,而非预言。如果你觉得某些可能性令你反感,欢迎运用各种新思维或采取新行动,让那些可能性无法实现。”而未来这个未知的可能性,与其叫简史还不如叫简测。与其说是《未来简史》,还不如说是《人类简史2:未来的不确定可能性》。

      读这本书(其实也是大部分内容)我是抱着哲学态度看的,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很多说看不懂了。那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古往今来也许都没说清楚,我只是极简罗列,不喜勿喷)?冯友兰辩证地说: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乃是知识的一个分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最终成为“对于什么不是知识的知识”,即“不知之知。是对人精神上的不断精进,直至成圣成神;毛泽东说: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这也许过于简单,却包含了诸多复杂(毕竟主席是领袖,是国家掌门人);而现代权威定义是: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也许哲学起源很早,甚至《易经》就在讨论,不说后来的老子,庄子甚至西方更早哲学家门。就他们自己可能不知道讨论的是属于哲学,都是很来人分门别类的一种叫法而已。等等诸如此类,我们不妨查查资料便得到各种解读。从字面上,“哲”一词,从折从口。两相对立,相互验证而相衡。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哲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所以整体读来还颇有意思。

       读到本书的最后,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大篇幅的感谢。可见此书成作之难,是作者一己之力无法写成的,要写这样的书不是每个人都能写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写的。不仅感慨,国内除了《红楼梦》《道德经》《论语》等古代先贤流传下来的国学瑰宝能被动传遍全球外,还能有谁能写出这样更多世界级阅读者的书。拭目以待,终有此日!书中很多观点读来新颖无比,弥补了很多现有的未知之外,也提前打了一针未来未知的预防针。不免让人对未来新奇的世界充满激动的期待,也抱有恐惧的拒绝。不管未来现实如何,正如过去的历史洪流,未来的滚滚车轮早晚都会让人类搭上那班或是2050或是2100的快车。

       壹/三大问题与三大议程

      自古以来人类从大规模的死亡试卷做了三道难解的题:饥荒,瘟疫,战争。时至今日,这些题也有完美的答案,并且人类自己可以能自己打分。虽然有了答案,但是相对于人们吃得太多而导致各种富贵病安乐死的数量来说,饥荒的这道题让人类付出的死亡数量,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蚂蚁见大象。大规模的有形战争这个怪物虽然已经灭绝,而无形的战争却早已硝烟四起,杀声震天,如文化意识战争(中国人过平安夜比过春节还激动的那些年某某后),经济战争(专利大战,技术大战),互联网战争(几乎是垄断,严丝合缝,再进必死),宇宙空间争夺战(有多少国家能把卫星和航天飞船送上天),人才争夺战(地球村的形成让异国精英囤聚一地)等。虽然杀死的不是活生生的人,但是是满满的不自信和崇洋媚外!难道这不是老子“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长短相较,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哲学体现?解决了难的易,又得面临易的难。虽然三大问题已经可以昨日黄花,但是新的X大问题不分白昼地接踵而至。

      人类因此可能会派出名叫“新三大议程”的部队以之作战。他们分别由获得永生、幸福快乐、化身为神带队。用的武器为生物科学,互联网科学技术和智能机器。但是中间却要先解决诸多障碍如生态环境(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资源枯竭,贫富差距,大规模失业再就业等难题。获得永生,长生不老的21世纪唐僧,让智人衰老的器官得以升级和替换,想象下现在的你除了思想意识,身体大部分都不是你的,可怕吗?反正我是怕了,以至于要永生,还不如活几十百把年死了算了。如果真的智人永生,那他真的就是神了,不在我等凡人的讨论话题下。目前预测而言只是延长几十年寿命,是普及还是限于实验室不得而知;至于幸福快乐这个虚无缥缈的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西,以前人们认为是主观上的体验,是对感的感。从生物科学上说,它是一套可以被操控的生物系统,比如服用哌甲酯,兴奋剂,安乐丸,甚至人为控制大脑中负责感觉幸福快乐的神经元。让人感觉到幸福快乐,我不知道这是幸福快乐还是自欺欺人,拭目以待未来能给我们答案;化身为神,“有三条路径可走: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在路径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人类为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智神”。但等到真正拥有了这些能力,谁知道我们还会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类的新议题其实只有一个(但有许多分支):获得神性。”人类三大新议程归根结底获得神性,这里说的神性并不是一个模糊的形而上的特质,也不是所谓的全能。指的是像希腊神话或印度教中的诸神那样的神,那我们人类的人性呢?这些不知知之,在我看来又回归到哲学上。

       贰/数据主义山雨欲来

      传统认为,伟大的宇宙计划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意义;人文主义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传统认为,神是权威和意义的本源;人文主义认为,人的欲望和经验是权威和意义的本源,而数据主义认为,数据信息将是一切的权威和本源。

       主义往往戴着宗教的彩色眼镜,把人寄托于神,又把人神话为神。直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给人类洗了个冷水澡,人没什么大不了,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进化选择的一种动物,最接近人类本质的就是我们的DNA,但DNA分子承载的绝非永恒,而是突变。但这让很多人害怕,宁可不信进化论,也不想放弃人类特有的灵魂。

      把中国哲学嵌入进来,每股科学的阳,都包含着一股人文主义的阴,反之亦然。阳给了我们力量,而阴则提供了意义和伦理判断。现代性的阳和阴,就是理性和感性、实验室和博物馆、生产线和超市。这些阴阳哲学,作者巧妙地引进人文主义,虽然它是我们社会主义祖先的瑰宝,这也许就是哲学的特质,它不属于哪国,它属于全人类。

      而这些都会被一个叫数据的主义改写。数据对于科学计算犹如空气对于人。如现在我们读的微信读书软件,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书也在读我们,数据可以从我们读的每一本书,写的每一句话,在哪些地方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在哪一页你休息了一会儿,又是在哪一行你放弃了这本书,再也没读过等等计算出我们的职业,爱好,心理,想法,甚至血压,心率等。它能知道什么会让你笑、什么让你哭、什么让你生气。更不用说天猫,脸谱,亚马逊这些应用能算出我们的消费倾向,消费能力,居住地址,购买东西时的选择心理,所处年龄段,职业信息以及做爱周期等等。所以如果你和数据谈个人隐私,就像你和尼安德特人讲道理,虽然你没错,但打的就是你。所以你的隐私可能只限于你内心那些都不敢表露的秘密吧。

      数据信息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是它爸爸叫“算法”。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是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算法能做人类能干的事,也能做人类干不到的事。算法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有机算法可叫碳算法指人脑,无机算法又叫硅算法指电脑。可以说社会存在一切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就像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算法是一种规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他也像是朱熹说的“理”,王阳明说的“心”。

       数据主义崇拜的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数据。21世纪的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革命,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于是人类不得不走上数据主义的道路。

       叁/后记:我是谁

      21世纪初,人类作为地球村村长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价值神圣不可侵犯。从哲学论,我是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知道自己是谁,但放进哲学后或追逐利益的时候,反而不知道自己究竟何方神圣了。人作为个体本身也觉得天下老子第一,以人为本在国家构建下的合法化更是给了人炫耀的资本。从各个身体器官到思想意识乃至肖像权的保护足以印证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的自我让我们几乎玩起自恋。但生命科学认为,人类绝非“不可分割”,而是由许多分割的部分组成。左右脑的分裂实验说明,我们的决定,是人心中有许多不同且经常相互冲突的内部实体,经过不断拉扯决定的。有些时候我们不知道当初做了一个决定是谁做出的,甚至无数次想吃后悔药挽回。实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及叙事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不同的自我操控了我们认为完整的真我。甚至可以人为地操控人们做出各种决定而觉得理所应当。所以生命科学认为,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当数据主义和智神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退出神一样存在的人坛,观望着人操控和被操控的未来世界。我是谁?如果要带着感情去回答,还是把它封存到哲学的秘密库,在解密的过程中,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吧。

                                      ***

      本书立在让我们清楚认识自己,认识人类。从远古到现在,再到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如何准备。所有这些人类性的问题太过复杂,此算本书个人心得,不能回答,也不作为观点。有幸的看到话,你就当胡说八道吧。本书对读者最坦诚的告白:本书各处提及的预言,都是为了讨论当下种种困难的抉择,并邀请读者共同改变未来。预言人类会努力做到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其实和预言民众盖房子的时候前面要有块草坪非常类似。这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只要你大声把这件事说出来,就会让你开始考虑其他替代方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