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色戒》里的王佳芝吗? 时隔多年,汤唯女神又回来了。
1
还记得当年《色戒》里的王佳芝吗?
时隔多年,汤唯女神又回来了。
携着《地球最后的夜晚》,汤唯说这圆了她的电影梦。
这是对导演毕赣最大的肯定。
认识毕赣,都是从他的处女作《路边野餐》开始的。
毕赣身上有一种超越他年龄的通透,他善于把一些人卡在胸口的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汤唯所说的从电影中看到的一种猛劲估计也是源于这种通透,这也是她选择合作的原因。
有人说毕赣有贾樟柯的味道,也有人说毕赣是野生王家卫。
而我觉得毕赣是电影界的王小波。
《路边野餐》中,现实与梦境的自由穿插,陈升一人身上多个人物形象的混合,虽显错综纷杂,却都是有据可循。
这种手法与王小波两条故事线穿插天马行空的写作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是这种天才的资质,让一个89年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青年跃身为国际知名导演。
而天才平凡的生活在你我他之间,他结婚生子,也喜欢宅着打游戏,有着年轻一代的特质。
普通到你分辨不出他是国际知名导演毕赣,还是贵州小镇青年毕赣。
就如在《十三邀》的访谈里,在毕赣外婆家,沉浸在南方乡村的氛围里,许知远开玩笑说,这一刻破掉了,他一点也不觉得毕赣是天才了。
估计这不仅仅是句玩笑话,而是一种最真切的感受,因为屏幕前的我们也感受的到,比起是一位青年导演在接受采访,毕赣更像是一个邻家大哥哥在闲聊。
他的文艺是那样的紧挨生活,如他的电影一样,一点距离感都没有。
2
《路边野餐》中梦境与现实,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镜头与实物符号自由转换,以及长镜头营造的文艺氛围,让文艺片的名号名符其实。
而且大多数人看一遍是看不懂的,至少我是这样的。
因为电影并无主线剧情,仅是以主角陈升一些日常生活展开,整部电影就是毕赣的意识氛围。
就如电影中的酒鬼,是毕赣对于凯里绝大部分年轻人生活的一种衍射。
他曾说过凯里的年轻人是不知道自己虚无的,他们最大的理想只是爱情和婚姻,而当他们到了一定年纪开始有感知生命的能力时,他们已经成为酒鬼了。
很多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无知中度过一生,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毕赣把人生的虚无感分泌进他的电影。
不管是从电影的技巧还是到传达的意识层面,都让《路边野餐》有了高级感。
毕赣通过平实朴素的影像来呈现这种高级感,把生活原封不动地搬上了银幕,让影片在文艺的基础上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
让人惊叹于原来生活与艺术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
艺术本是源于生活,而好的电影就是在讲述一种生活。
日本小津安二郎的老电影《东京物语》中,平山周吉老两口从小城来到东京与子女们相聚,但是子女们都忙于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生活要张罗。
最后老两口在东京只得到两张旅游套票,老两口依然还是老两口,最后的最后回到原来住的小城中,在孤独中死去。
这与李安的父亲三部曲里《推手》《饮食男女》里表现出来父亲的孤独是同一种感知。
子女某种程度上是会放弃父母的。
而这种感知我在生活中也真实的见识到了。
我姑姑曾跟我谈她过对于照顾我奶奶时的力不从心,她说虽然内心是想长期相伴左右,但是她不能不上班,因为她还有女儿要养。
她说,在母亲与女儿间,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女儿。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猛然一惊,这不正是电影所传递的吗。
普通人的文艺是一种腔调,而大师们的文艺是对生活的一种感知。
小津安二郎是,李安是,毕赣也是。
还记得当年《色戒》里的王佳芝吗? 时隔多年,汤唯女神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