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源里菜市场代购,和34亿美元的创业公司
如果你在北京,又喜欢下厨,多半去过或者听说过人气爆棚的网红菜市场三源里菜市场。
三源里菜市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顺源里,地处使馆辖区。
因为外国使馆、饭店和涉外企业的外宾经常光顾该市场。
这里可以买到各种食材,堪称一个充满小资情调的国际化菜场。
有人说,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全世界的食材。
住在附近的老太太说“那里是卖给外国人的东西,贵,但确实好,有钱就去三源里,没钱就去超市。“
对许多身在北京的人来说,最大的障碍还不是价格,而是距离和时间。
偌大的北京城,堵车是经常事,如果住的地方离三元里远一些,买一次菜来回路上花两个小时很正常。
对愿意消费升级的中产阶级来说,和价格相比,时间成本更让他们难以接受。
有一位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巧妙的用互联网思维解决这个问题。
她去三源里菜市场,找一家看起来面慈心善好打交道的店主,先在他那里买东西,稍微熟一些,就让店主帮他代购。
需要买菜的时候,把清单发给店主,店主帮他买齐,叫一个同城一小时速递发给她。
如果在这个店买的东西多,店主就愿意免费帮她代买别家的菜。
如果在这个店买的东西少,可以给店主一些手续费,让店主帮着代购。
对店主来说,轻易获得一笔收入,而且还能销售自家的菜,代购别人家的也非常方便。
对这位互联网高管来说,先是节省了钱。
店主的手续费和同城速递费用加起来,可能还是比自已开车的停车费,或者打车费便宜。
更重要的是节省了时间,一次买菜节省两个小时,那一年能节省多少时间?
对一位互联网高管来说,这些时间相当多少钱?
以前我们说起代购,多是海外代购,但随着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样的同城代购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这不是许多人想的小打小闹,有可能做成一家估值30多亿美元的公司。
美国生鲜快递公司 Instacart 就是这样一家代购公司。
去年这家创业公司获得了 4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了 34 亿美元。
Instacart其实就是帮用户去超市代购。
消费者登录他们的网站或者下载 app,选择所在位置附近的某个超市,挑选所需要的产品,下单、结账。
随后 Instacart 的采购员会接单,到超市里去买好你订单里的物品,送到你家里去。
Instacart 的收入来源有三种。
第一种来自客户,Instacart 的价格并不和超市里的价格保持一致,会有一定加价,此外,用户也会需要交服务费。
第二种则是与 Whole Foods、Costco 等超市签订协议,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入分成。
第三种是向超市、零售品牌等等对象提供广告位,收取广告费用。
Instacart 还试着像谷歌那样,在用户进行搜索时对某些品牌进行推荐。
这些品牌在用户点击了品牌名字或者将品牌产品放入购物车后再向 Instacart 支付广告费。
现在搜索广告已经占到了 Instacart 广告收入的 20%。
当然这样的公司在中国现在基本不可能了。
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京东都在进军新零售。
像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公司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所以中国很难出现Instacart这样的代购公司。
但对小创业者来说,机会还是很多的。
比如那位互联网高管在三源里菜市场买菜的例子。
在北京像她这样需要三源里代购服务的中产阶级大有人在,只不过还没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如果有北京的创业者一头扎进三源里,为有需求的人提供蔬菜代购,他不但能赚不少钱,还能获得一大批高质量用户。
除了三源里菜市场,还有一些网红店也有类似的代购商机。
比如有一家北京的面包店,面包很好吃,在别的城市还没开店,网上就有人专门帮别的城市的消费者代购。
如果你精通某个消费领域,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或者有天时地利等资源。
只要仔细观察思考,一定可以在各个细分领域找到类似的代购商机。
虽然做到三十多亿美元很难,但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是大概率事件。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