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然就好

2017-09-23  本文已影响40人  我说了我的名字叫依莱文
自然的,就是美的

1.

周末,带着公司的捐款和同事一起去看了儿童希望之家(也称阿丽娜之家)的寄养孤儿。

去之前,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很多闪念。

位置偏僻的水泥房子,与现代化不合时宜的简陋设施,不同人混居集聚的复杂气味,还有你无法多看两眼的目光对视。

这些都不是无头之源,是小时候去妈妈上班的福利院,那些疯癫吼叫吓的我惊慌乱跑,直勾眼神盯的我全身发麻,封存于心的记忆。

妈妈每次看见我害怕胆怯的样子,都会说:别怕,你越跑,他们就越追。你自然就好。

2.

时隔多年,我想大概是这次“寄养”、“孤儿”的关键词,大脑又把它们给打捞了出来。

只不过这回的水泥换成了木头和红砖,老人变成了地上乱爬的婴儿。

这里生活着30多个孩子,每个人都身患一种或多种病症。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症,很多病是我不亲耳所闻,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想要去了解的名词。

进门前,一家之主的院长跟我们交代了注意事项。最后叮嘱我们:不用去刻意抱孩子,不然一会人走了他们就舍不得,会哭会闹。你们陪他们玩,自然就好。

3.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叫:投射。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把自己内心的内容和感受,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就像一个投影仪,你把你的内心活动投放到客观世界里。

你妈冷,顺理成章的觉得你也冷,于是就有了“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因为妈妈把自己的内心知觉投射到了你身上。

投射的内容不仅仅是感知觉,还可以是情绪、个性、好恶,更甚至是观念。

记得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里描写柔石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会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么?......不止于此罢......”

鲁迅的锐利笔锋投射出他对人性为恶的洞察。而柔石的惊讶眼神映照着他,与之相反—人性之善的理解。

你可以把“投射”理解为一个心理反应器,它反应着我们如何理解外界,并以此决定我们与外界互动的方式。

4.

既然有投射,那么必然有被投射。

当我们在接受别人对我们的投射,即我们“被投射”时,我们一般会采取认同或不认同的反应。

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有的人赞叹牛粪的好运,有的人悲怜鲜花的苦命。

你可以认同其中一种,也可以两者都不认同,觉得鲜花就是鲜花,只不过碰巧走到牛粪身上累了歇歇脚而已。

也就是说,你会认同别人给你的投射,是因为它与你内心的理解相符。假如你不认同,你就会向外界投射自己内心的内容。

5.

那又是什么让我们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或者说是什么决定着我们最开始与外界互动的方式呢?

心理学上有很多流派的研究和解释,但最能归宗溯源的可能还是原生家庭。

我有一个发小,出生的时候背上长了一个瘤。当时医生对她妈妈说孩子太小,如果做手术把瘤切除,命就可能不保。但继续留着,就只能看孩子造化。

因为特殊情况,政策特批,允许她妈妈生二胎。有了老二保底,放心给老大做了手术。

我发小命大。

至今活的很好,只是背上多了一条长疤。

正如那句话所说: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道门。

老二健康活泼,成绩优秀。而我发小相形见绌。

有一次我去家里找发小,刚走进楼道间,隔着门就听见她妈妈的大嗓门:“复读机只有一台,你是老大先让妹妹使。英语考不好不给用,不然用了也是白用。”

不知道是不是那次割瘤手术的影响,发小的英语从来没爬过60分,而她妹妹却一直蝉联班里的英语课代表。

那一刻起,我明白一件事。

年龄可以有差,男女可以有别。而爱,在一个妈妈心里也可以被分成大小不一。

在那个孩童的年纪,我羡慕发小有妹妹的陪伴,但却不知道陪伴她的是:内心缺斤少两的一份空白。

我猜也许从我发小开刀的时候,背上被割开的空白就不再愈合。那个空白代表着不完整,显示为不好看,隐藏着无法和妹妹均摊的爱。

在与妈妈的关系中,她妈妈拼命投射着“因为你不如妹妹完美,所以你不配”的潜在逻辑。而她也因此在和别人的关系中,构建出一种“唯有出让自己,才能交换而来多一寸爱”的互动模式。

在之后的人生境遇里,她被男友劈腿的次数有增无减,对支离破碎的关系修修补补无法舍弃。

在每次难以抽离的痛苦情绪中,她都用力填补。

有一次我们同床入睡,被被子裹得密实的脊梁不小心露出一块,我正想伸手给她拉上。结果她激烈的把我的手猛劲推开。

我当时一下子被她过激的反应吓愣了,但马上意识到,那个地方是她伤疤的位置。

6.

伤疤并符合大众审美。

我并不想强辩那就是美,只是想说对伤疤的反应,投射出你内心的价值判断。

而这种价值判断必定会让对方有所感受,会在内心牵动必要的涟漪。

人生从来就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片段,每一次别人对你的反馈,每一个评价,都可能影响着你后一次的出演。

儿童之家的老师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是投射,认同,但她一定不想我们把“有差别的爱”投射给孩子。

爱,本来无差。

并没有好好被教过该如何表达的我们,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给爱添入主观的附加值。

有些可能源于对他们残缺容貌的可怜,有些或许又出于被弃身份而想多给的情感盈余。

只是我在想,当我们用一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去和他们相处时,他们的感觉也会随之而变,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因此有了打底色,不再那么纯粹。

我无法预知这些细枝末节,在他们完整的人生中会占据多大分量,会以怎样的蝴蝶效应修改他们的人生路线。

我能肯定的只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而尊重建立的基础是:你,我,身而无差。

7.

老师告诉我,有些幸运的孩子被外国夫妇领养了,他们很多并不是没有孩子的父母。

相反,刚刚离开希望之家的鹏鹏,还有之前走的安安和其他孩子,都已经成为了家庭成员里的三四五六。

说着手指照片给我看那些笑容灿烂的小不点。

照片墙上被领养走的孩子

我想人早晚都会明白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不完整在独自行走。

而且相信越早顿悟的人,必定会拥有更加丰腴的内心和幸福的生活。

只是突然间,旁边的乐乐拉扯我的衣角,不及我手掌一半的小拳头敲打我成人的身躯时,我竟一时失了分寸,丢了说理的逻辑。

只想得起那一句:自然就好。


没有受老师委托,自己给做个简介:

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简称儿童希望)是中国本土的非营利民间机 构,一直致力于中国孤儿和困境儿童救助。

阿丽娜之家(儿童希望之家)是基金会其中一个救助项目。接受捐款和义工的方式。希望有能力有爱心的人贡献出力。

电话:010-64318082 / 15321306288

地址: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77号(100103)

新浪微博:@儿童希望之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