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程是定位出来的——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门课?
文/虚舟老师
定位第一
也许你有这些疑问:
如何将一本书转化为一门课呢?什么样的课程才算得上是好课程呢?课程设计的要点在哪里?课程设计的流程又是什么?
你将获得这些知识和能力:
设计好课程的一大基石、四大支柱以及三大步骤。
好课程的一大基石
有精准定位的课程才是一门好课程,这里的定位包括课题定位、受众定位、场景定位等等,好课程的一个基石就是精准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如何在潜在学习者的心智中做到与众不同。用李笑来的话就是如何“正确且特立独行”,用猫叔的话就是“战略力”,如何进行选择,“选择就是最重要的努力”。
比如,沃尔沃汽车的定位是“安全”,宝马是“驾驶”;得到的定位是“知识服务提供商”,剽悍公众号会定位在“极致践行者”的打造。
好的课程,一般都是精准定位的结果。比如猫叔在一块听听的分享《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关键词:普通人、快速崛起、狠招)、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关键词:财富自由)都是定位精准的典型案例。
对于一本书也一样,如果你想要把它变成一门精彩的课程,并且能够获得大家的关注,你的选书至为关键。选书也是课程定位的一个关键动作。
这里的课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正式的课程,也包括训练营、各种分享等。
精准定位有四个特征:与众不同、聚焦品类、数一数二、注重转化,这四个词分别对应精准定位的四大支柱——做不同、做品类、做第一、做转化。
好课程的四大支柱
1、做不同。
当你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不同,而非做更好。
要设计一个好的课程,并非一定要在内容质量上跟别人拼,别人100分,我要做到101分,而是要在“不同”上下功夫。
当大家都在关注职场、关注高效阅读、关注职业生涯的时候,你能否考虑“大姨妈知识小百科”、“潮吹指南”、“找回感情G点”?
当大家都在关注时间管理的时候,你能否聚焦“一张纸年度工作计划”、“1张工作小清单,让你每天准时下班”?
当大家都关注自身课程的设计,你能否关注在讲一门如何设计课程的课程?
这就是做不同。
2、做品类。
一个品类代表着一个细分领域,在“演讲”这个大品类里面,TED式演讲是一个新品类,贺嘉老师是这个品类的典型代表者之一。TED式说书也是一个新品类,我们剽悍品牌特训营的赵冰老师就是TED式说书家的代表人物。你要考虑你的课程可能属于哪个品类,这个品类目前的竞争情况如何,这个品类有没有可能做大等等。
比如,引力波、孙中山的创业之道、爱因斯坦与现代物理学,这些也是一些小品类,但是否真的能受欢迎,需要你慎重选择。
比如得到就是“知识服务”这个品类的领跑者,这个品类有无限拓展的空间,但之前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做“知识服务”,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让你的课程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是赢得用户的关键。
3、做第一。
要么你是第一个进入潜在学习者的心智,要么你做到所在品类的第一名。不然,人们不容易记住你,也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那么第二个是谁呢?世界上最畅销的出版物是《圣经》,那么第二大畅销的是哪本呢?
李笑来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上线期间,一直保持了得到专栏销量的第一名,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势能。
猫叔在一块听听的分享《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创造了10w+的购买量,也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让无数人重新认识了剽悍一只猫。
那么,你或许要问了,普通人如何做第一呢?
如果你做不到第一名,你可以做第一个。
你可以第一个做“从性爱小白变身情趣高手”,像李熙墨那样;你也可以第一个做比特币或区块链的课程,比如007社群的金马、王云鹏等;你可以第一个讲《带你看世界:发现观察的乐趣》,就像大自然爱好者王昱珩;你也可以第一个主攻异地恋、情侣沟通、内向者沟通术、零基础摄影等等,最关键的是,你要是第一个。
就像《好课程是定位出来的》这个分享,它是第一个用定位理论作为理论根基来讲课程设计的课,业内没有第二个。
4、做转化。
一门好课程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你还应该考虑知识的转化和落地,就是学习者如何才能学以致用。
现在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的精品课程越来越多,但学习者在实践转化效果上并不容乐观。所以就有人撰文说罗振宇是个大骗子,其实这怪不得罗振宇,这是知易行难的问题,是教育领域的头号难题。因此,一个好课程必须要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
今后,做转化,应该成为一门好课程的标配。一门好的课程,是应该让学习者的行为发生改变的课程。
如何做转化呢?一本书读10遍、写逐字稿、做分享这些就是在做转化,布置作业、组织复盘、构建打卡社群,这些也是在做转化,一个好课程应该把这些元素设计进去,让学习者的行为能够发生改变。
好课程的三大设计步骤
前面讲的是课程设计的理论原理部分,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先建立一个概念。下面进入到实操的部分。
具体如何动手来设计一门课程呢?这里有三个步骤:选地段、画草图、建高楼。
1、选地段。
判断一处不动产价值的标准,就是三点:地段、地段、地段。
对于一门好课程也是这样,你要选择好在什么地方搭建你的课程。你把课程建在闹市区、小区门口、学校旁边,还是荒山野外,这对于今后你的课程流量可是至关重要的。
这里的地段不是物理空间的概念,而是心智空间的概念。我们要抢占的是学习者心智中的某个地段,让人们在心智中为我们预留一段空位。
你也许是经济学专业出身,而且经常写经济学方面的文章,你想选择讲授一门《经济学课》,停停停,你真的想好了吗?当人们提到经济学课的时候,你首先会想到什么?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是吧?在这个方向上,你没有机会,就别想了。
你也许可以选择类似“工薪族抗通胀理财攻略”,或者“三招,买到高升值潜力房产”这样的课程,结合你自身的经验,选定一个小点来展开,这就是你在“选地段”这个阶段需要做的。
这实际上说的是前面提到的“精准定位”,你只有先找到那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精准定位,然后才能开始进行设计,否则都是在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而“选地段”具体入手的工具,就是前面提到的四大支柱:做不同、做品类、做第一、做转化,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在目标用户、学习场景、课题、转化路径等方面做好定位。
2、画草图。
当地段选好了,接下来就是“画草图”了,没有图纸,你也是没法盖房子的。
这一步,你需要将课程的核心架构确定出来,得到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有52个概念,这52个概念实际上就是课程的核心架构。
剽悍一只猫《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百里挑一”》中提到的“十大狠招”、“十力”就是课程的核心架构。
核心架构搭好了还不够,你还需要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梳理为几个核心模型,这个模型的表现形式可能是金句,可能是方法论,可能是模型结构图,比如李叫兽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破解消费者需求密码》,提到了一个“需求三角”,就是一个模型结构图。
李叫兽需求三角模型有了核心架构、核心模型,草图是不是就画好了呢?
未必。就课程内容本身来说,基本可以了,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你还要考虑他们在听的过程当中以及听了课程之后该怎么落地转化的问题。
落地转化最关键的就是抓住一些核心行为,你需要将课程涉及的关键技能分解为几个核心行为,为后续学习者的行为训练提供流程和方法支撑。
比如剽悍读书营的核心行为就是:每天读书打卡(读到10遍、读到22天)、写逐字稿、分享。
3、建高楼。
地段定了,草图有了,最后一步就是开始动工建造大楼了。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课件的制作、逐字稿的撰写,依据核心架构、核心模型、核心行为,将需要分享的内容填充进去。
关于逐字稿的写作,可以参考剽悍品牌特训营颜博主的《关于逐字稿的写作方法(by颜悬哉)》。
https://shimo.im/doc/sPHJ3n9sHJ4ccL4C?r=93PJQ4/
如果是线下的课程,你可能还需要考虑编写教案、讲师手册、学员手册等配套材料,那是后话。
最后想说,一门好课程=90%的时间选地段+5%的时间画草图+5%的时间建高楼。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
好课程的一大基石:精准定位
好课程的四大支柱:做不同、做品类、做第一、做转化
好课程的三大设计步骤:选地段、画草图、建高楼
彩蛋:如果你想进一步打磨自己的分享课程,也可以考虑聘请虚舟老师作为你的学习设计师,和你一起定位好课程,并按效果付费,没有效果分文不取,哈哈哈哈。联系微信:m13926913314。
虚舟老师,国内学习设计与转化专家,11年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原顶尖教练机构学习设计顾问,ATD授证课程设计师。目前为多个学习平台的合伙人,曾打造业内第一个学习实践类培训产品,服务客户包括诸多世界100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