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

成为你自己:我读尼采的《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128人  山中君

今日读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所著《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在全世界具有非凡的影响力。第一次读尼采的书,山中君就被他富于诗意的语言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折服。

本书正文共8节88页,译者给每节加了小标题和内容提要,在正文前长达33页的译者导言《哲学·人生·时代》中,周国平对这本书作了详细的综述。他认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青年哲学家的自勉”,确切标题应该是《作为自我教育的哲学家的尼采》。

封二的“内容简介”大致可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是尼采三十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他对哲学家的品格、哲学的使命、哲学与人生及时代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他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且都只有一次人生,因此都应该承担起“成为你自己”的责任,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青年人之所以需要教育家即人生导师,原因在此。哲学的使命是站在生命之画面前,解释其完整的意义。为此哲学家必须是真实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自己身上战胜时代的弊病。尼采认为,用这个标准衡量,学院哲学家是冒牌哲学家,他主张取消国家对哲学的庇护,把哲学从学院里驱逐出去,以此来捍卫哲学的纯洁性。

尼采认为,“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对于我们的人生,我们必须自己向自己负起责任。”“成为你自己!”获得“真正的解放”,而不是懒惰、怯懦,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随大流地思考和行动,沦为芸芸众生。为摆脱麻木状态而认识自己、找回自己,可以审问自己真正爱过什么,但最好的办法是“省悟他的教育家和塑造家”。在山中君看来,所谓“教育家和塑造家”就是指他以前受到的教育,塑造他的正是这些教育。

尼采指出,教育家应该培养完整的人,既要“发现其学生的固有长处”,又要“培育、关心现有的全部能力,使它们彼此形成和谐的关系”。山中君认为,这就好比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尼采对当时德国社会存在的弊病作了有力的抨击,“我们如何迫不及待地把我们的心献给国家、赚钱、交际或科学,只是为了不必再拥有它,我们如何热心地不动脑筋地沉湎于繁重的日常事务,超出了生活似乎需要的程度,因为不思考确乎成了我们更大的需要。匆忙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他的自我。”“逃避着回忆和内心生活。”“我们憎恨安静,要用交际来麻痹自己。”山中君发现,这分明就是凡夫俗子的写照,他们不愿超越自己,不愿“全力寻求一个尚在某处隐藏着的更高的自我”。

尼采还抨击道,“世界从来不曾如此世俗化,如此缺乏爱和善良。”“人性所遭受的危险甚至还超过那处于混乱旋涡中的崩溃时期,充满焦虑的期待和贪婪的攫取引发了灵魂中的全部卑鄙和私欲。”“今天那些推动文化最活跃的势力恰恰是别有用心的,它们与文化打交道时并不怀着纯洁无私的信念。”这包括营利者、国家、科学。

尼采“研究和解剖”了经院哲学的学者,列出了他们的十三种特征,译者将其归纳为三种:天性冷漠,没有爱的热情;资质平庸,没有创造性;追逐名利,没有纯净的心性。“学者还相当大量地怀着想要发现某一些‘真理’的冲动,目的是向权贵、金钱、舆论、教会、政府献媚,因为他相信,如果主张‘真理’在他们那里,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尼采鲜明地指出,“一个学者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哲学家。”

怎样才算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呢?尼采认为,“哲学家不仅是一个大思想家,而且也是一个真实的人。”要“为真理献身”,“对于一种哲学唯一可能的和有意义的批评便是检验一下能否依据它生活。”哲学家要让人体会哲学思考的乐趣,为此必须练习辩论,学会逻辑思维。

尼采很推崇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的价值,“何处存在着强大的社会,政府,宗教,舆论,简言之,何处有专制,则它必仇恨孤独的哲学家;因为哲学为个人开设了一个任何专制不能进入的避难所,一个内在的洞穴,一个心灵的迷宫,而这便激怒了暴君们。”“我们必须被举起——谁是那举起我们的力量呢?是那些真诚的人,那些不复是动物的人,即哲学家、艺术家和圣人。”自然“之所以产生哲学家和艺术家,是想借此使人的生存变得有道理和有意义,这无疑是出自它本身需要拯救的冲动。”

尼采指出,“人们如今感到,比起所谓哲学家来,具体学科的科学家要更讲逻辑、更谨慎、更谦虚,简言之,更哲学。”德国这种哲学教育与哲学毫无关系,仅仅是为了哲学考试,教人离弃哲学。“大学生们很快就会撇开学院里教授的哲学而自助,而校外的青年们现在已经撇开它而自助了。”

为了让哲学更有尊严,尼采建议,“取消对哲学的一切国家的和学院的认可,从根本上废除国家和学院所不能胜任的甄别真伪哲学的任务。让哲学家们始终自发地生长,不给他们以任何获取公职的希望,不再用薪金鼓励他们,甚至更进一步,迫害他们,歧视他们。”“对哲学毫不关心,不抱任何希望,尽可能长久地听之任之,视同可有可无,这对它是更为有利的。”并且,“舆论的压迫愈严重,自由愈是遭到威胁,哲学就愈有尊严。”山中君在想,难道哲学活该业余搞?

尼采还强调,“国家为自己挑选它的哲学奴仆。”要知道,“国家从来不关心真理,只关心对它有用的真理,更确切地说,只关心一切对它有用的东西,不管这东西是真理、半真理还是谬误。”这话值得好好品味。

在山中君看来,大学教育的过分专业化导致学者研究的东西越来越窄,窄到威胁人的整体精神,一如尼采所说,“他想尽可能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地盘,于是就选择冷僻古怪的项目。”把自己的视野封闭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代价实在是太大。比如,苏轼这样伟大的人物值得每个人研究,但由于已经有专家研究得比较透彻了,我们只得被迫去研究那些不起眼的人物,久而久之,整个格局恐怕就会变小。这大概就是学术研究职业化的一大弊端吧,尽管其自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我们要始终明白,世上美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终其一生都在一个小“地方”过活未免太不值得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提出要每个人成为他自己,重视个人的作用。“每个人在自身中都载负着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独特性,以作为他的生存的核心;而一旦他意识到了这种独特性,他的四周就会呈现一种非凡者特有的异样光辉。”“人类应该不断地致力于伟大个人的产生——它的使命仅在于此,别无其他。”在处处讲集体的中国,这本书就颇具警醒的意义。

注:文中配图由山中君提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