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中的我们很努力去为知识付费,怎么还是满怀焦虑不快乐?
我认为现在读书学习真的很难让人快乐!
据说通过读书向外看到无限宽广的世界,向内深刻体会发现内心的三元体系本我超我和自我的变化的喜悦。
为什么我们体会不到呢?
要在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态度下学了就用。多多思考,多多提问题。进行问题导向学习。
迷茫中的我们很努力去为知识付费,怎么还是满怀焦虑不快乐?通过计划、实施、回顾的过程,我们提出深入探索性问题:
这本书中我己具备了哪些知识?
通过读这本书我新增了什么知识?
对原有知识有什么补充挑战?
还有哪些未知知识通过简单探索可以了解?还有哪些未知知识难以获得解答,有价值需长期探索?!
提问,将每天学的东西,及时复习消化,一定要马上练习,放到事上去演习,才知道自己到底学没学到手。
多读书而不加思索,你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又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法国作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唐代诗人)
将书读破,实际上是多读后吃透书的意思吧,
每天学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复习,一定要马上练习,放事上演习,才知道自己到底学没学到手。
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及时且经常地练习,不断输出。这本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但在当下,很多人得了知识焦虑症,学是学了,可就是没有“乐”的感觉
焦虑普及化
原本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也就不会焦虑。而移动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号各类攻势宣传下使人们的知识焦虑被放大了
我们认识到自已的不足,本来是好事,适当焦虑也是好事,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了。
消费冲动化
便捷的网支付方式及习惯和平民化的知识付费的产品促使我们冲动消费比率大幅提升。知识付费的购买力就被激活了。
买课=掌握知识,甚至还有批发价,充值大优惠。(我就是上套典范)人们是频频出手,事实上学不过来,甚至买了没有认真学甚至没坚持学完,而心中焦虑也一刻未停止。
对《论语》中关于学习,读书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反思。才有输出,好坏且不说,读什么才重要,
参考《于丹论语心得》,杨柏峻《论语译注》《华杉讲透论语》,张燕婴《论语》,贾志刚《说论语》,李零《丧家狗》,《论语现代版》,《潇水说论语》
迷茫中的我们很努力去为知识付费,怎么还是满怀焦虑不快乐?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论语》教你提升情商和自律的学问,学好了,就可以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的。是不是很实用很现实?人类社会,情商,自律永远重要。
“仁”
就是人际关系的技巧,换言之,就是现在常说的“情商”,合起来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较高的情商。
“德”
李零先生的定义是“德”就是自律。
那么,什么是“德政”,德政就是自律之政,简单说,就是统治者以身作则。
以德治国”就是领导阶层率先垂范,老百姓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了
《论语》所说的简直就是现实社会,《论语》中的许多道理是多么真切地体现在我们的身边。《论语》就是一本教会我们如何在当下获得心灵快乐,既能适应日常秩序,又可以找到个人坐标成就自我的经典书。
因此,读《论语》就很有意思了
第一篇只有五人的语录。有若,孔子学校的时任校长;曾参,孔子学校的时任教务主任、博士生导师;子夏,当时天下第一强国魏国的党校校长;子贡,时任中国首富、孔子学校主赞助商。看见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关键词了吗?“县官”、“现管”、权力、金钱。这与当今社会有什么区别吗?有的,顺序不同。但是,内容一样。譬如春节晚会,坐在现场前排的都是这四个关键词。《说论语》
要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快乐的生活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知识,能够落地照做,时常反复练习,内心就无比的快乐!
真正的学以致用-行动派,追求知行合一,修身精进.
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字,是鸟。《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那小鸟跟妈妈学飞行,反复练习,终于——飞起来了!
为何习是练习而不是复习?
学≠反复复习背诵
王阳明也说了:“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读书是以一种谦卑态度从不懂学到懂的过程,学是模仿孔子学习到行动中去.
开始就从模仿行动照做,你做到了,从个人说是达成目标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养,而从团队说是下级照做跟上就是领导力.
我去读一本书,就用刚学习的思维导图技能或照着RIP拆书帮方法读书,或照着康纳尔笔记模板记笔记,再总结写出读书笔记,能时常用于工作,生活中,自然会由心而发的快乐。
迷茫中的我们很努力去为知识付费,怎么还是满怀焦虑不快乐?模仿的三个规律
1.模仿的下降律:向大神们学习读书法
2.几何级数律: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3、先外后内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这模仿三定律的前两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别人不了解你的情况(怀才不遇),不生气,
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
一种问题是:
自已为知道,也认为对方知道,实际上对方可能并不知道!这就更不能生气了.
家庭矛盾,男女恋爱,怨恨的根源都在“人不知而愠”。
短短三句话 包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经常看看看过的老书,越看越来劲,好像抓住了一个熟识的大贼。特有收获感。能有粉丝(志同道合者,朋)从远方来看自己,不是很带劲吗?可是现在却没有这样的粉丝,但我也不郁闷,这才是君子的层次《潇水说论语》
双向沟通与书与人
下面是另外一种观点解释:
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
《论语全译》中摘录
下面的观点有意思:
这段话就是孔子一生的写照——人不知,而不愠(不受赏识);学,而时习之(学问没有用处,只能自我陶醉);有朋,自远方来(国内没什么朋友)。《说论语》
孔子的快乐,我们有没有体会到?或许从新对自我心态的调整是最重要和紧急的事了!
迷茫中的我们很努力去为知识付费,怎么还是满怀焦虑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