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中的人性之美
春节期间,我趁着前往探亲的路上与归家的途中,读完了《边城》这部小说。
首先,《边城》这部小说,大概讲的是:在湘西茶峒山城一里外有一条小溪,溪边住着一个摆弄渡船的老人,他的孙女名为翠翠。而在城内码头上有位名叫顺顺的船总,他的两个儿子天保与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喜欢的却是傩送,天保在失望之下驾船下游,途中出事淹死,傩送由于哥哥的死心怀愧疚。同时,在一个雷雨之夜,翠翠的爷爷死了,傩送也离开了,留下翠翠一人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湘西大自然里养育出的儿女,个个都是勤劳善良、慷慨大方的。这里没有人性的丑恶,没有名与利,大到整个茶峒,小至连一个渡船人都从来不肯收客人的赏钱。
而书中的女主人公,翠翠,她的外貌,实在令人印象深刻:“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这是翠翠出场时的描写。沈从文先生用了大量的语言与动作描写,俨然把翠翠写成了一个小精灵,仿佛她就是生于自然,这种精灵般的神态与举止,都能让人感觉到她的单纯与自然的美感。
再看到翠翠的祖父,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女:‘翠翠,翠翠,帮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会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那第一个下山人。那人笑着说:‘不要拦我!……’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皆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
从人们的语言动作中,像“塞”和“强迫”这些动词,让我联想到春节长辈之间互相拒收礼物的场景,但其实这也是一种人性之美。大家之所以如此,其实为的是别人的利益。最后渡船的乘客们露出的微笑,也足以说明,他们不是为了这一点点的钱,只不过是他们心中有这种善良慷慨的人性之美。
其实书中还有更多的地方描写了人性之美,可以这么说,在《边城》中,处处都能够发现真善美,因为在我心目中,这片“桃源”还是一个没有受世俗污染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