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第二十六:故乡的大路菜

2020-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林智宏

                故乡的大路菜

        农业合作社时期,乡亲们日常吃的蔬菜就是生产队分的黄萝卜、白萝卜、大葱,还有自己园子里种的茄子、南瓜和辣椒。到了七十年代末,大白菜才开始引进到故乡的土地上,加入了大路菜的行列。那个时候,吃菜基本上不用花钱买,都是“自产自销”。而且这些大路菜都是非常环保的,用的是农家肥,不施化肥不打药,随着季节的自然规律而生长。人们很少因为吃菜引发疾病的。

     

        黄萝卜是麦子收割了以后种植,到了阴历九月低出土。腾出来的耕地还可以再复播麦子。如果想让黄萝卜长得更大些,那就得推迟到十月底再收获。腾出的地如果赶不上种麦子了,就放下来等第二年种植棉花、高粱、谷子等其它秋作物了。不过,每个生产队的黄萝卜面积都很小,十来亩就行,也算不上影响小麦的播种面积。黄萝卜如果遇到雨水多的季节,亩产不低于三四千斤。一个队上四百口人左右的话,人均分黄萝卜上百斤,足够几个月的吃菜。我家所在的第三生产队的碾麦场很大,麦子碾打晒干入库后,碾麦场闲置下来,队上就把碾麦场犁开磨平,撒是黄萝卜籽。这样更能合理的利用和节省耕地。黄萝卜除了是农家人饭桌上的主菜之外,过红白喜事的烩菜也是它熬的。尽管人们把黄萝卜吃的够够的了,但是仍然离不开它。我记得当年每一家院子里都有两个土窖:一个是红薯窖,一个是萝卜窖。黄萝卜从上年冬入窖,到了第二年清明节时才吃完,有的黄萝卜都发了芽。清明节过后随着韭菜的上市,人们才告别了黄萝卜。

   

      白萝卜生产队很少有整块地种植,大都是套种在棉花行子里的垄背上。白萝卜生长快,三四月种上,到了中秋节的时候一颗能长到一斤左右,就可以拔出来吃了。这时候的白萝卜是鲜菜,很受人们的青睐。如果到了后季,一个长五六斤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白萝卜的“菜路”比较窄,主要就是包饺子和调凉菜。因为白萝卜味道有点甘苦,不少的人特别是孩子们不喜欢吃。为什么说白萝卜是以包饺子为主呢?因为在我故乡有个风俗:敬神的饺子必须白萝卜馅子。黄萝卜、韭菜和肉类的馅子是不可以献神的。因此,白萝卜说是大路菜,其实用途并不广泛。也有的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吃白萝卜丝凉菜。就是把它用檫子檫成条状,在开水锅里滚一滚,然后捞出来在凉水里冰一冰,再捞到盆里拌上粉条,撒上干辣椒面、盐和调料面,然后用热油一呛倒上醋。有的还把白萝卜条煮熟晒干,实在没有菜了,拿出来泡菜吃。白萝卜这道凉菜确实不错,到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还在继续着。大葱是因为我们那里的土质不行,栽植较少。一家一户每年能分一二十斤就行了。人们吃葱不够用,往往是从集会上买一点,平时只是炒葱花用一些。土地下放后,乡亲们才在自己的地里每年栽一些葱。总体讲,饭桌上经常不缺葱的味道就行。

     

        黄萝卜不太好出苗。它的籽特别小,在土里的顶力很弱。特别是刚种上没几之内,既不敢让太阳暴晒,也怕遇到暴雨。暴晒会把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晒死。暴雨可以把即将出苗之前的土地打结板,致使嫩苗顶不出这层硬土而憋死了。那时候,生产队种上黄萝卜之后,都在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麦衣,既防日晒也防暴雨。如果一连多天没有雨水,就担水给麦衣上浇水,为萝卜籽保墒催助发芽。等小苗出土有半寸高了,它自然而然就从麦衣的空隙钻了出来。给黄萝卜除草,也是一个很费时费工的活。黄萝卜地的草非常多,但不能使用锄头,怕锄掉了萝卜苗,只能细心的拔。生产队的萝卜地里,经常会趴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在拔草。让老头拔草一是老年人性子慢,不怕在拔草过程中伤害了萝卜的幼苗。二是老年人是个“半劳力”,挣公分少,可以节省生产队的开支。

      农户除了队上分的黄白萝卜外,院子里大都栽种着茄子、南瓜、辣椒、蚕豆等等。西红柿是到了七十年代末才有的。我们村有三面池塘,每天傍晚那些勤劳的人们,就会挑着桶担来到池塘挑水浇园灌菜。谁家的菜园子的菜长得好,都是这一担池水一路汗水换来的啊!在庭院蔬菜还没有成熟,黄萝卜已经吃完了的“空档期”,人们吃菜就是买一些巷道里叫卖的韭菜。故乡以北的二十多里处,是河津的连泊公社的河滩地,连泊盛产韭菜。我记得我十多岁的时候,一斤韭菜二分钱。一个农民的劳动日值是两毛钱,一毛钱能买五斤韭菜,老百姓还是可以吃得起的。韭菜也是主菜之一,农家人后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咸韭菜的。在农业合作社解体之前,故乡的一个生产队自搞副业,聘请了一位种白菜的技术员。这个生产队种白菜首战告捷,白菜长势很好,亩产上万斤。白菜拔了拉走以后,地里留下了大片的规格较小的白菜和剥下来的菜帮子。我和一群小伙伴前去拾白菜。记得仅二斤上下的白菜,我就拾回来二十几个。这是我家第一次吃上了大白菜。整个冬天,每天的饭桌上都有白菜呢!白菜后来成为了老百姓的主要食菜,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红白喜事的烩菜由原来的黄萝卜,换上了白菜豆腐粉条熬大肉了。

     

        当世代的进程跨入二十世纪后,大棚蔬菜遍地开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季节蔬菜很快充斥了市场。当年那些原汁原味原生态,没有污染的,按季节成熟的大路菜,越来越少了。土地刚下放的那些年,老百姓还在自己的地里种一些,现在则很少自种自吃了。吃菜靠钱买,吃菜吃的大棚菜,成了新时代的新潮流。虽然这些含有激素,缺少阳光,生长期过短的蔬菜,每天都在人体中积攒着病因,但是谁又能去抗拒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