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2024-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甘草国老

汉代文学成就主要在赋,其他是散文。

一、魏晋南北朝概况

1、起止时间。从东汉末年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隋文帝灭陈,共400年。

2、历史时期的特点。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社会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所以,文学发展不稳定。先是东汉末年的混乱,董卓、袁绍、曹操等,军阀混战,各路诸侯争霸。在公元196年改年号为“建安”,220年,魏国建立,221年刘备在蜀建立蜀汉,东吴建立吴国,三国建立。这一时期出现了建安文学的“三曹”、“七子”、曹琰、杨修、吴质等人。

我们说的“建安风骨”,就是指曹操代表的一些人。

正始年开始,司马家族成为魏政的实际掌权者,政治黑暗。文人开始出现佯装发疯,避世而居。代表者就是“竹林七贤”。

司马炎太康元年灭吴,建立西晋,短暂出现一些文学大家,张华、傅玄、三张、两潘、一左等等。

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后为南朝(宋齐梁陈)。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逼迫晋恭帝司马德文禅位于他,刘宋建立,南朝开始。其后萧齐、萧梁、南陈三朝相继而立。589年,隋灭南陈,南朝结束。

这一时期,政权混乱,社会生活却比较安定,文学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沈约、谢眺、庾信。

北朝(五胡十六国)时期。社会混乱,民生艰难,时刻处在斗争当中,除了由南入北的庾信、颜之推、王褒之外,北朝的温子升、邢邵、魏收等,文学成就不及南朝。文学被视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到了非功利性的自觉时代。不像之前,文学和政治混为一谈,文学依附于政治。

总体而言,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建安时期,北方的文学比南方的文学兴盛,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比吴蜀两国文学兴盛,两晋时代,西晋的文学比东晋的文学兴盛,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兴盛。

二、文学自觉的时代

1、作家创作意识更加明显,彰显灵感与个性,抒情性增加。

汉代抒情文学是赋,以体物为主,黄建安时期,以人生感悟为多,如,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发现许多新的审美对象,开掘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修仙、志怪类小说兴起,宫体诗发展。

3、在语言上,追求对称美、辞采美、韵律美,追求语言的自然天成。不像汉大赋那样雕琢语言辞藻。

4、作家自觉追求自己的风格。曹操的诗像是一个老将,“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丕的诗婉转流利,曹植的诗词采华茂。

5、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体式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人写无言诗,五言诗之外还有七言诗。在齐的永明年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永明体。这个时期还出现志怪小说、骈赋。前面说的是汉大赋,主要是散体赋、骚体赋比较多,这个时期出现骈赋。

6、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加深,形成文学理论和“选本”。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著名的还有刘勰的《文心雕龙》,讲文学创作要像雕龙一样,精雕细琢。后来南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三、唐代文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批判与继承。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对后面的唐代文学形成主要影响。可以说没有这400年的文学创作,就不会有唐代文学的繁荣。

唐代文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一边批判,一边继承。

陈子昂开始,一直在批判,说“汉魏风骨,到晋宋之后,就没有再流传了。”李白也说,从建安之后,文学的体例就不值得去珍视了,白居易直接说,陈梁阶段,不过是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作品而已,连谢眺他都抨击。韩愈也说,“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他们批判的同时又继承。如陈子昂批判的同时又学习庾信,李白对谢灵运、谢眺、陶渊明这些推崇备至,尤其是谢眺、谢灵运,经常在他的诗里面出现,甚至多鲍照的诗创作方法都去学习,韩愈、白居易更是推崇陶渊明,杜甫也一样。

因为这样的批判继承,才有了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