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琴韵无声

读到《照亮校园的常识》里这样一句话:“实用主义哲学有强大的社会基础:一方面,遵守常识不一定安全,违反规律未必受到惩罚;另一方面,文明不一定受到尊重,野蛮却常常轻而易举地压制文明。”

这句话非常真实的揭示了教育的现状。每年新生开学前总有一种狂热的“找班潮”,就是家长们拼尽全力找遍关系,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家长们想要的班上,这样的班的班主任就是上一届带的班中考成绩考得最好的班。据我这么多年目睹此现象,发现家长们挑选班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其它,也从来不管成绩是怎么取得的。

每所学校都有这样一些班级届届都是受家长追捧,每届新生开学前找班主任要换到班上的人数是班级实际人数几倍,所谓还没进校门呢,就面临着第一次激烈的竞争。一旦最后能进这样的班级,家长欢天喜地,似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高中的大门。

开学后,慢慢的这些“优”班与“差”班的距离就开始显现出来了。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管理方式、上课进度等都有差别。“严”是标配,达不到要求,接受惩罚是常有的事。什么挨打、罚站司空见惯。学生在家长这边是找不到任何一点同情和帮助,因为当初就是冲着这个老师的名声去的,只要成绩,其他就放心的交给老师去处理。有些孩子找不到支持的力量,长久处在这样高压状态下,内心是恐惧的。

学习进度也普遍比其他班要快很多,最后留下大量的时间去重复刷题。“作业堆成山”只是正常的写实,孩子们常常做作业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这样强化的结果是学习成绩遥遥领先,皆大欢喜。成绩也成了学校评先评优的标准参照。这样一刺激,更是加快了“唯分数”论的盛行,更多孩子的日子不好过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