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堂笔记

2020.10.22.国学课~博学于文,约之以理,亦可以弗畔矣。

2020-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湖南zy

国学讲堂主要是讲道,文以载道,圣人经典是明传文章,暗传道。

道是什么?道在哪里?

孟子说过:道在蝼蚁,道在秭禆,道在瓦壁,道在屎溺。

道无处不在。道在细微之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讲堂也不在庄严,有道才是真正意义。有时越是富丽堂皇,反而越离道。

我们修行,主要是要我们向内找,找自己,修自己。

如果我们学习了之后,还看谁都不如意,看谁谁不是的话,那我们就要警觉一下,我们的学习修行就修错了。因为在活菩萨眼里,是普渡众生过的。只有越修越好,才是对的。

山不在高,有龙则灵,十二个生肖,都有相对物种,唯独只有龙没有对应实物。我们是龙的传人,为什么是龙的传人?龙是指什么呢?

龙其实就是指道。我们国家民族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有道的国家,所以我们国家这么大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有说叫大国,我们叫中国,但是小小日本,叫大和民族,大日本,韩国叫大韩。实际上凡是有大就有小,他是一个对立的。

12生肖:子鼠 ,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从1~12中间的数就是5。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是龙却没有看到过,所以我们是道的传人,我们是道这么传下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叫炎黄子孙,炎黄是我们的先祖,上古的三皇五帝叫炎黄,所以这个龙也是代表道。

道在哪里?呼吸有道,消化道,道不言语,所以,道其实在我们自身。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这句话意思是,我们讲任何经典,讲到道,讲到修行的时候,一定不要离开我们自身,如果说离开自身,去寻道,去找道,就搞反了方向,南辕北辙,离开自身去找道,去外界找道,就是方向错误,我们的修行不在自身上下功夫的话,可以说,终就不是一个佛陀。

六祖坛经说过: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我们一般不愿意在自身下功夫,总是在外面去求,去找,或者是哪里来了一位高僧去求。就算见到了佛陀本人,自己不修行,你还是乌漆马黑的,与佛陀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还是要在自身上下功夫。

如果说要你捐10万元和要你不生气,那个容易做到呢?前者更容易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不生气。

梁武帝举全国之力建庙立寺,还四次舍身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指梁武帝时代,他做了这么多财物布施。但因但没有在他自身上下功夫。离开自身,做的这些,这只能是一种佛德,不能说是功德。所以捐钱和不生气是两个概念。

多读书是否就可以做到不生气呢?是会好一些,现在的孩子学历很高,学校教育还是有缺陷的,但是还是智慧不够。

如果自身功夫下足,就是没有离开道。圣贤先佛有道,当时孔子去拜见老子时,回来发了一通感概,犹龙之叹!孔子受老子的周经问礼之后,他才能够明心净性,他才会去周游列国,叫弘法立身。他之所以有犹龙之叹,是因为老子给他的感觉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就是道德经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以后看到这个龙,其实就是讲道,我们是一个有道的国家。

道是不言语,默默无闻的。叫做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言有不达,道无以明。

日月星辰不会停止脚步,都有自己的轨道轨迹,都在默默无言地运行,这就是道。道本来是无言的,天不能言,地不能语。都是一种本能,都在自然而然地在做,就像日月星辰,东升西沉。所以我们要学习天的精神,无私无为无求。

我们人做事一般都是有目的性的。

道德经有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地势坤,天子以厚德载物。人要效法地的这种精神,学会包容承载。易经来讲,对应的卦是女性,要多包容多承载。家庭中媳妇是要角呀,上要孝顺公婆,️中要与老公举案齐眉,给家庭树立良好模范,下要养育孩子给孩子做示范。

地法天,天是上天,我们的宇宙星辰,天的精神是无私无为无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有生生不息的概念在里面。

天法道,是先有天,还是先有道呢?

任何经典都有道,要看到其中的道,不然只能说多读了一篇文章,不要认为我们学国学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不能言,地不能语,如果大家都不来说道,大家就都不知道呀。古圣贤先明白道后,就留下言,也就是四书五经这些千经万典,但是很多经典,大家读不懂,非言粗显。

因为道有五个层面:

粗      细      微      玄      妙

粗细,知识文化。  微,智慧。 玄,道。妙,天性。

所以未有天地,先有此道。道没有尽头。天地都是在道之下演化出来的。地球是谁推动的呢?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运转呢?

天长地久有时尽。道却没有尽头。人有成住坏空。天地也一样,也有尽头。

道德经说:谷神不死,时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不绝,用之若存。

人,肉身是父母给的,灵性是来自上天。

五十知天命,人生要有规划。

人的潜能实际值发挥了百分之二,还有很多功能没有发挥出来。

佛陀在灵鹫山前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正得。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理,亦可以弗畔矣。

文:文化知识,外在的才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约:约束,调节。

礼:智慧,一阴一阳之谓道,如同放风筝有收有放。一种约束,一种调节。

用智慧调节我们的身心。礼~理,理:道达自然。  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以则。

一个博学的人,一定要用智慧来调节身心,否则越学越傲慢。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行合一。

内在的天性胜过外在的文化,则就显得粗俗。

真知必真行。

礼的繁体字是是禮,礻 曲  豆 是由这三部分组成。

曲则全,弯曲,就是心放低。委屈求全,枉则直。

豆,花生,同仁。就是良心,佛性

放下心, 找到道,以示众人

一阴一个叫合道。

畔:通假字,通,叛,违背。违背良心,天道,自然而然的,做人的原则。一

文,就是讲道。文以载道,文非道。用手指月,指非月。

因道悟性,道非性。

天命之谓性  修道之谓觉。

借假修真,来完成来人世间一趟的使命。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仁:内在慈悲,力行近乎仁。

真正的仁:非自贤,而能用贤。

2020.10.22.国学课~博学于文,约之以理,亦可以弗畔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