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4】谈越界的基础

2020-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易苏打

今天我们来讲《越读者》的第四章越界的基础。

小说,却要耗费数十万字,塑造众多人物,铺陈数十年的恩怨情仇,才在不经意中点出这个道理。

所以,精彩的非小说,是以三十个字,来归纳数十万字故事的道理。

精彩的小说,是以数十万字的故事,来讲三十个字的道理──甚至,不讲什么道理。

读三十个字的道理,好处是清楚、明白、直接。坏处是,你得来轻松,很容易会不当一回事。

读数十万字小说的故事,坏处是别人的故事可能说得太生动了,光是情节就让你目眩神移。好处是,多年后偶一伫足,眩目的情节中,别有风光。

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读小说(fiction),是因为小说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你进入虚构世界,需要三把钥匙:

一、使用自己时间的自信与余裕──否则你为什么宁愿读几十万字而不是三十个字来体会一个道理?

二、想象力──小说的作者是启动他的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读者的想象启动得越大,越能体会、越不浪费作者为他展开的一切。

三、同情心──小说是人物的故事。读一部小说,就是认识小说里的那些人物。你没有同情之心,没法进入那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小说需要你用这三把钥匙才能进入。另一方面,小说也会给你锻造这三把钥匙的机会。

对小说,我们第一个心理准备应该是,不用担心读的小说低不低级的问题。只要给小说时间,读起小说,我们会逐渐知道什么小说是好看的。

然而,同样重要的是第二个心理准备:要读到好的小说,是要会读小说的。小说的阅读,是需要练习的。

“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伍尔夫说过。

诗和哲学,是两个说来很有意思的阅读门类。

哲学,思考人生与宇宙的究竟,是人类很早就会做的事情。

诗,和歌一样,抒发热情,也是人类最早就会做的事情。

开始读哲学,可以从五个重点下手。

诗、小说,是感性的事。从感性越界到理性,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哲学。

人没有不思考的,哲学,则是追求一层比一层更深的理性思考,思考的极致。因此,如果想要透过阅读,能够帮助理性思考,没有比哲学更适合的了。诗、小说,是感性的事。从感性越界到理性,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哲学。

人没有不思考的,哲学,则是追求一层比一层更深的理性思考,思考的极致。因此,如果想要透过阅读,能够帮助理性思考,没有比哲学更适合的了。

我的经验,找哲学书来读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向。

第一种方向,是把哲学当成一种阅读的基础来看。

把哲学当成阅读的基础来看,就是学习观察不同的哲学家对不同的课题,进行怎么样的思考。我归纳了六个重点:

一、先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

二、就这个主题发表过言论的哲学家里,你找出一个最感兴趣的人;

三、这位哲学家的作可能很多,但是不要管其他的,只读他主要谈这个主题的那本书;

四、先把全书读完第一遍。碰到读不懂的地方,不要停止不读,也不要停在那里和读不懂的地方苦苦纠缠,就是要连滚带爬地先把第一遍读完。读完第一遍,再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进一步阅读这本书。

五、知道他怎么思考、面对这个主题之后,看看影响他如此思考的前人有谁,他所影响的后人有谁(影响包括“赞成”与“反对”);

六、于是沿着这个主题,设法把这一条线的前后脉络整理清楚。

另一种方向,则是把哲学当成一种阅读的终极来看。

一部精彩的历史书,必然有以下的特点:

一、情节叙述逼真迫人。

二、用字精微,令人击节赞叹。

三、阖上书籍,那些人物不会就此消失,反而,会跟着他们的故事进入我们的心底深处,不时会与我们或怅然、或欣然地对望一眼。

所以,一部精彩的历史书,是“小说”、是“诗”,同时,由于“对历史的透视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什么事件和哪种活动有着永久的重要性”(罗素语),所以,历史其实又是“哲学”。

网络上的阅读,和书籍阅读一样,也可以分为四类饮食。

第一、主食阅读──新资讯的需求。报纸新闻、财经资讯、各类新知识的研究报告、杂志内容的数字化、时尚、一些阅读社群、一些特定的部落格。

第二、美食阅读──思想结晶的需求。许多已经转化为数字档的公共财经典,如Gutenberg Project。

第三、蔬果阅读──工具需求。大家说来最熟悉的google、goole maps、付费的网上大英百科全书、免费的wikipedia、Amazon网络书店、数字图书馆。

第四、甜食阅读──休闲及娱乐需求。网上游戏、Youtube、大部分随笔类的部落格、情色讨论区。

今天就先讲这里,明天继续讲《越读者》第五章阅读时间的零与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