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月览无边春色 古城四日取小语真经

2019-04-11  本文已影响0人  归去来兮ZYQ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首先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十三位同志外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感谢离开的日子里帮我们代课的伙伴们,守班上课一肩挑,也感谢今天坐在这里聆听的同事们,您专注的眼神诉说着求知的渴盼,也给了我分享的动力!

        “‘名师之路’小学语文‘指向言语智慧’的教学策略观摩研讨会于3月22到24日在古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文化中心举行,语文组派出了13位老师前往学习。本次活动共安排了10堂观摩课,7堂讲座,1次圆桌论坛和1场互动交流,内容充实,形式丰富,规模空前,气势宏大,参与学习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共计两千多人。我们每天几乎是踩着晨光出发前去抢占座位,伴着黄昏归来整理笔记,午饭不是外卖就是方便面,艰苦程度堪比上学时期。但是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共同讨论,及时总结,撰写体会,都表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在此,我谨代表参与学习的同志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本次课程培本次课程培训主题为“指向言语智慧”,着眼于小学语文全课程视野,着力于新课程理论实践体系,在名师们所构建的深课堂场域中,不仅孩子们得到了言语表达的灵气,与会学员也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言语实践,逐步增厚学生文化底蕴的理念与技巧。课程分为言语智慧、言语启迪、言语运用、言语表达和言语鉴赏五个模块,关注了小学古诗词、文言文、说明文、现代诗、儿歌、童谣、散文、整本书阅读等方面的教学实践操作,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不想在这里赘述每一堂课的设计如何之精巧,每一位名师的素养如何之深厚,因为这是观摩课必须的价值体现,否则又何必千里迢迢,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去学呢。反复的咀嚼和回味之余,我发现本次培训有许多特别之处,这种特别也带来了课堂或灵动活泼或大气稳重抑或纵横捭阖的风格展现,更带来了学生令人意想不到而又欣喜万分的改变。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语文元素。观摩课关注了多方面内容,从古诗词到文言文到科普故事到诗歌到散文再到童谣以及寓言,选文都极具充沛的人文色彩,经过名师们淋漓尽致的演绎,既对孩子们实施了该有的人文教育,又进行了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能力以及语文习惯的训练与培养。映像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师《如梦令》一课的教学,这是一堂根植于语文跟本的教学,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了语文的知识,语文的能力,语文的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因为小学孩子学词还是有困难的,薛老师不厌其烦从词牌的得来,词牌的内涵,词牌的基本知识以及词的基本朗读要求一一道来,娓娓道来,而且细心的指导,在这样的推进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名师对学生对学习最初兴趣的保护和学习方向的指引,他特别突出了语言教学的基本环节、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他并不刻意的张扬名师的风格与才情,却在朴素真实自然的教学中彰显了名师的才情与风范,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此次课程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体现对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从吴林老师带来的关于部编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整本书教学建议,到罗才军老师关于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观点,甚至教导学生写文言文的方式,再到雪野和周其星关于儿童诗的教学与创作,你会发现,语文何其之大,我们真不要仅仅为了考试而教。有些看起来的无用的东西,在生命需要的那一刻,自然会迸发出来,产生力量,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应当在教材中体现对选择、利用其他语文课程资源的引导。语文的教学载体不应该仅仅只是课本上的教材,语文的教学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除了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渠道。

            三,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定睛一看,此次培训中,不管是来自南方的薛法根、管建刚、宋运来、罗才军,雪野、周其星、赵志祥,尽管他们携着地域独有的灵动、跳脱与敏捷,还是来首都的吴林、张立军,虽然他们带着京派的大气、沉稳与雍容,但在他们的课堂里,你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个师者对孩子真诚的喜爱和关怀,朋友一般的和谐相处,老师更多的只是在引导,在点拨,学生在探究,在实践,在学习,在收获、也在明显的成长。

        四,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学习方式的全新改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犹记张立军老师在《爱国诗两首》课外拓展环节中给出臧克家的两句诗,然后给了学生三个任务去选择,一是抄写员的任务,即把两句话抄写下来,二是批注者的任务,从两句话中选择恰当的句子抄在相应的古诗旁边,三是评论家的任务,接着这两句话继续往下写。结果很多孩子都选择了最难的任务,而且完成得相当出色。这样既照顾了学生水平的不同层次性,也激发了孩子不同的个性化创造和发展,我觉得很绝妙。还有宋运来老师在《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末尾,给了孩子一个作业:比哥伦布早100多年的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带领3万多名船员,驾驶200多艘船,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历史上却从未听说他的船员遇到过海上凶神,患过坏血病。你知道郑和是怎样解决船员们长时间航海缺乏维生素C的难题吗?然后课堂就戛然而止,以至于老师说了四遍下课了,孩子们还是不相信也不舍得下课,都不走,想听下去。这样的安排极大的调足了学生的胃口,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孩子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五,让学生在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学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此次培训的课堂几乎无一例外的建立了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 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在这样民 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他们有的在课前和孩子谈论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极短的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为新授课做了情感的铺垫;他们时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赞扬与鼓励。陶行知说“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但是他们的赞赏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他们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既了解了学生也锻炼了学生。他们总是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展现了名师的魅力。可以说他们深谙课堂场域理论的奥妙之所在,让课堂成为了学生思维的场域。

        六,文体特征的极大关注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文体本身属于文学领域的术语,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内涵很多,外延很广。但每一种文体都有它的本质特征和固有属性,比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小说的三要素,散文行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及诗歌的意象等。本次培训课程,为我们展示了数位名师对多种文体设计理念和处理方式,这并非要为我们提供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范式,更多的也许是要启迪我们一线教师抓住抓准每一种文体的固有特征,本质属性,从而去展开设计和教学,让学生从中习得应该得到的人文认知和语文素养。不至于把诗词课上成词句解剖课,把文言课上成简单的释义串讲课,让说明文课就干巴巴的去记住数字和定义等等。总之,对任何东西的学习都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借鉴尔后才有自己的创造,但绝不是是照搬。

        管建刚老师说,公开课就如谈恋爱,常态课就如过日子,但愿老师们既有谈恋爱的风情万种,也有过日子的脚踏实地,既有上得厅堂的端庄典雅,也有下得厨房的温婉贤淑。许巍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觉得工作不止眼前的枯燥与繁琐,还有明天的幸福与收获。

        亲爱的同事们,祝福你!谢谢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