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爱之思谈写作

在散文中寻找精神的故乡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48人  储能

家人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教我读书。

七岁以前,我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爷爷奶奶是知识分子,也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从他们自制的一张张小卡片中,我认识了很多字,也背下来了很多唐诗;从他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记住了很多有趣的可爱的文人故事。爷爷奶奶就像勤劳的园丁,在我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颗与文学有关的种子。他们的愿望朴素而平凡,只希望这颗小小的种子可以汲取能量,生长发芽、成长壮大。

上学之后,我回到了父母身边。父亲喜欢读书。偶然的一次,我偷翻到他的日记本,发现他成家之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文登的老图书馆里。文学历史、军事政治类的书,都是他阅读的对象。父亲很渊博,不管我问他什么和文学有关的问题,总能耐心地解答,并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与之相关的书,让我好好读读。他爱读书,却不是书呆子,因为他从不关心我的考试成绩是高是低,只要回答出他问的问题,我在他那里永远都是“万事大吉”。有时,我俩甚至“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瞒着母亲,把“坏事”做得天衣无缝。就这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读的书渐渐多了起来,作文也大有长进。文章能被当成范文或印成铅字是当时自己最大的成就感。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对于文学的喜爱促使我报考了中文系,毕业之后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

我从一名学生转变为师者的过程中,除了家庭的影响外,还不得不提教过我语文的管老师。她是我最好的老师中最好的一个——她让我爱上了写文字。

因为她极致的苛刻,我懂得了做学问的严谨和修身的自律;因为她极致的严厉,我养成来了对文字修改和锤炼的习惯;因为她极致的宽容,我感受到了一个师者对于孩子的鼓励和提携。如果现在我能写出一点点还能看得过去的文字,我都要感谢我的恩师,在与成长有关的日子里,是她教会我要坚持自己喜爱的,并努力做到最好。

这一年,走走停停,且写且行,竟也突破了十万字。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竟成真了。十万文字,散文最得恩宠。散文于我,是最后的精神家园。在散文中,我拾起一串串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在散文中,我不再过分喜悦或过度忧伤,因为这里沉静内敛的气质早已在不知无觉中浸入骨髓,蔓延生长;在散文中,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放心,没有谁能玷污它,也没有谁不敬畏它!

胶东大地是我的故乡,我以是它的子民而骄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往今来,勤劳朴实、可爱可敬的胶东人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充满仪式感的生活着,不张扬也不矫揉造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学。在这片大地上孕育出来的散文,深深地打上了胶东文学的烙印,彰显着胶东地区独特的人文气质。我就像一个不停行走的孩子,离家远了久了,是散文提醒我要回家看看,让自己在胶东文学的净土中不断回归,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

散文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就是内心的边界。东坡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散文中,我找到了最初的自己,也找寻着最初的精神故乡。这里一切的一切使我感到心安,让我流连忘返。

大学的写作老师瓦当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理想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在散文中出生、开蒙,在诗歌中放荡、流浪,在小说中好事做尽,坏事做绝,等到老了死了又埋在散文中。”

一直以来,我渴望成为一个会写文字的人,尤其是会写散文的人。

我希望自己的一生都能与文字相伴,与散文相伴。我们彼此忠诚,永不背叛。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