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到底好不好看?
1.
我准备看两部电影。
一部是星爷新作《西游伏妖篇》,一部是韩寒的《乘风破浪》。
我属于看着星爷电影长大的一批,去年《降魔篇》有许多细节都留在了记忆中,同时唤醒了《大话西游》的许多点点滴滴。
而韩寒,我几乎是从他在《少年文艺》发表第一篇处女作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文笔不凡的少年,在我的青春中,他的文字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一路跟随多年,眼见着韩少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跨界大咖。
对这两部电影,确实是有期待。
而这种期待,因为最近一些大咖的影评,变得愈发有意思起来。
2.
不久前,教主萧秋水写一篇影评,从头到尾批评了《西游伏妖篇》:爆米花电影,看特效,看热闹。没情节,没灵魂。
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教主微博上各种声讨接踵而来,正反双方不出所料地骂成一片。
我并没有因为这一篇影评就打消看《伏妖篇》的念头,因为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别人的看法永远代表不了自己,别人觉得不好看,自己未必会有同样的感受,别人觉得好看到爆,自己也未必就觉得好。
没有真正亲身体验过,既没有发言权,也没必要过早下结论。
结果紧接着秋叶大叔也发文说《伏妖篇》烂,顺便带走了一批声讨教主的转移去了大叔的阵地。
网络上的谩骂,但凡有点网龄的人都能脑补出那个场景。
那么,两位我所敬重的大咖都说一部片子烂,我是不是该放弃这部电影了?
当然不,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又怎能代表了自己的?
而这两位我所敬重的大咖,从来没有说过“因为我这样认为,所以但凡有不同意见就是错的”这种话。
他们觉得片子烂,所以表达出来。但任何人如果觉得片子好,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你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
让人觉得恶心的,只是评论区某些人那种,“我觉得好看你觉得不好看所以你就是傻逼”的诡异逻辑。
3.
当我把《乘风破浪》加入观影清单时,教主正好又写了一篇影评,说这部电影“不见乘风,也未破浪”。
有意思的是,大叔也写了篇影评,却是实实在在地把这部片子赞了一番。
教主是从情节、演技等等多角度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片子不好看”的结论。
而大叔很简单,因为一路笑到尾,许多情节有共鸣,有年代代入感,所以觉得还不错。
两篇影评都看完后,发现教主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部片子,我不喜欢,秋叶喜欢,这都正常。每个人看电影,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去看,共鸣往往是因为结合了自身阅历。我们不过是普通人,不必拥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思维。毕竟,这个世界,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多元,不靠我们的容许而存在,是客观存在。
反观那些一言不合就觉得对方有问题,甚至借着网络屏障破口大骂的,不就是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王”思维的真实写照么?
4.
这世界永远不缺少无法忍受别人跟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
我喜欢的歌,你居然不喜欢?你真是有问题。
我爱看的电影,你敢说烂?你真没眼光。
我的想法你居然不同意?那是因为你太蠢无法理解。
……
有一次我说自己想买锤子手机,因为对老罗出品比较期待,想体验一下。
结果有人喷我,理由是TA身边所有的人都说锤子不好用,而其实TA自己并没有用过,甚至TA身边那些说不好用的,也都是听别人说的。
后来我买了锤子M1,性能和系统都深得我心,于是在某次聚会的时候,给身边的朋友推荐、演示,引来声声赞叹。
那位喷过我的朋友却一脸受伤的表情,似乎我证明了锤子好用,就是在骂TA一样。
5.
我从教主身上学到的很重要一点,就是每个人的言论只代表自己的看法,别人和你看法不一样,并不代表对你的否定。
每个人有自己的心智模式,而人与人之间的心智模式,未必兼容。
从如何看态别人和自己不兼容的部分,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足够的成熟和独立。
独立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不会把对一件事情看法的不同,当做对自己存在意义的否定。
从而不必惴惴于别人是否认同自己的每个观点,也不会因世界万物的运转不总如自己所愿而无端地沮丧、甚至愤怒。
也许,当我看完那两部电影,得出的是跟教主和大叔完全不一样的结论。那也很正常。
体验是自己的,与别人如何评论又有什么关系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