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糖豆学院 · 疯狂读书营书评区主编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也是一项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学

2017-12-03  本文已影响128人  有书薰衣草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也是一项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学会写作》

打开手机里的各种群组,每天都会有形形色色的公众号文章推送。谁敢说自己手机里还没有几个关注的公众号呢!那么这些公众号的运营者都是怎么吸引你的眼球的,首先是标题引起你想看的冲动,你才会打开链接。

所以新媒体写作,标题非常重要,就算是《人民日报》这么牛的公众号都不能免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注意文章的标题吸引力呢?

现在的文章真的不象若干年前了,行文规规矩矩,段行也是周周正正的。新媒体的写作者为了适应读者阅读习惯,三句两句就开始另起一行,中间还要隔一行空白行,段落前也不空两格了。想起刚开始在简书发文的时候,还是很规矩的按纸媒的行文格式来发的。后来有简友提醒这样的排版很不美观,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视觉疲劳。我才发觉真的是很落伍了。

所以作为一个学写作的人,思想还是要紧跟时代潮流的,以前还自诩为“文艺青年”,今天听了刘主编的讲课,他居然说这个不是个好词,原来“文艺青年”在年青人的眼里就代表着迂腐、陈旧观念的文学爱好者。看来以后真不敢享用”文艺青年”这个词了。会被简友们笑掉大牙的。

《学会写作》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多媒体写作的指导。这也是非常适应多媒体发展的需要。

刘主编推出的“29天的线上魔鬼训练营”写作课程那么火爆,一下子吸引几万人报名参加学习写作,就说明写作非常有市场。学员们都是抱着各种目的来学习的:有的是原本就爱好文学,为了更精进来学习的;有的就是为了以写作变现为目的的;有的完全是为了写作疗愈而来;也有奔着成为畅销书作家而来的;也有纯粹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来的。虽然大家目的不同,但学习写作这件事本身都一样。刘主编提供的这个平台学习氛围也很好。

记得我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现在不知道被存哪里了?就算找出来我也找不到打开锁的钥匙了。自从有了互联网,已经不用钢笔写字了,最早在QQ空间发随笔,后来转战到新浪博客,也有一些忠实的粉丝,十年来一直在关注我的动态,很让我感动。试想,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你写的那些随笔感悟只能沉睡在你的日记本里。也许就会跟你进入坟墓呢。人是群居动物,还是需要被人关注的。得到他人的赞美、肯定与接纳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也是爱好写作者继续写下去的一个动力所在。

作者刘杨,也就是刘主编,糖豆学院的创办者,“29天的线上魔鬼训练营”写作课程的主讲人。他的写作课程讲座就是围绕这本书来进行的,满满的干货。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新媒体写作是有模板的,是有套路的。以前我只以为公文才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的。也明白了网络爆款文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那么多的蹭热点文满天飞?原来这是一个产业链,大家都想通过蹭热点来博取读者的眼球,提高点击量来增加公众号的粉丝量,粉丝量就意味着含金量。所以会被一些不尊重实事的写手,在没有调查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只是凭新闻事件单方面的报道,无限的放大社会的影响。

这就是新媒体写作的开放性、及时性。

写作是个静下心来严肃对待地事情,作者也说了,模版固然重要,但高级的模仿是创造,这才是新媒体写作的最高境界。

作者在书中说写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素材从哪里来呢?这就要写作业者对社会和事物必须具备敏锐的感知力,感知到的想法就是写作的源泉。

说到感知力,我不得不提一下今天我发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你买了一双新鞋,一开始就是沾一点点灰尘,都会弯下身去擦试。可是等穿久了,虽然也会沾灰尘,但你已经不会象最初穿上那么爱惜了。人也是一样,一开始听到她一声叹息,都会非常关心的问起。一起久了,哪怕你咳嗽不止,也会充耳不闻,漠然视之。”我本意是通过两件小事反应人性中的一个规律。有的圈友一读就明白,点评“有道理”,“这就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有的圈友只读出表象。点评“不闻就不闻,吃点感冒药”,“这是谁?需要修理了。”。所以敏锐又准确的感知力非常重要。它不会使你写文离题万里。

感知也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这需要你对生活有细微的观察,有一颗善感的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并且有随时记录灵感思维的习惯。还有坚持写下去的决心。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收获,世界从来不亏待努力坚持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也是一项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学会写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