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三月开谷穗文刊想法

高铁时代,从G到D,再从Z到T

2020-1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鹰说尽说

一段不紧不慢、不咸不淡的旅行,从高铁出发(改签一次),计划动车返程,再到预订直快(后改签特快)上车,时间、车次频频变换,阴冷冬日,徒增沧桑。

昨天接到远方朋友来锡的讯息,于是今天上午提前回程。朋友一行下午才到,赶去太早也很无聊,灰寂的天气难免会有一丝凄凉,选择这趟慢车(特快)只为消磨时光,也算另一种等待。

于高铁动车密集的江浙地区,城际往来实在方便,甚至会有似在同城之错觉。来时的高铁从无锡东(常州北始发)至杭州东(终点黄山北),乘员不足一半,车厢宽敞洁净,让新型复兴号列车的再度体验十分愉悦。

好多年没在杭州站乘车了,这类车站(再如北京站、天津站、上海站等老站)曾是所在城市的象征和几代人的记忆。而今,随着现代化高铁车站的兴建,它们的衰败与落伍也就不足为奇了。除了拥挤、陈旧、脏乱等弊病外,我认为这些凝结了政治、历史、文化的年代地标,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相比铝钢架构与玻璃幕墙为主的以XⅩ东、ⅩⅩ西、ⅩⅩ南、ⅩⅩ北命名的一律形似机场候机楼的高铁车站,那些造型别致、风格独特的老站房则更像一座旅行驿站。

果然,这趟上海铁路局杭州客运段自杭州始发终至兰州的T112次旅客列车是不折不扣的绿皮车,走近一看,不难发现漆面的斑驳。进入硬座车厢,并不陌生的场景扑面而来。三长两短的座椅配置,深蓝色印花座套上覆搭纯白色头巾(看来广告招商不力),白色桌几,蓝色窗帘,白蓝框柱的行李架贯通车顶两侧。

由于是始发列车,所以开车前20多分钟就检票进站上车了。与高铁上的静默稀疏不同,随着乘客的汇聚,各种大小行包,各色薄厚穿着,各地轻重口音,一下子充斥到这个狭长的空间。找到座位的开始肆意交谈,或旁若无人地放声刷视频,被堵隔在过道的稍有急躁便会发生争吵。开车前后,列车广播都是有价值的出行提示与安全告知,而此刻,却更像是这处喧杂闹市可有可无的背景音乐。

我想,高铁时代的绿皮火车应是最接地气的远程交通工具了,当此淡季,选择此种方式出行的乘客也多是百姓大众。凝心静听,在浓重江浙方言的包围下,偶有西北方言夹杂,普通话是绝难捕获的。面相四五十岁的列车员们一水儿带着朴实的乡音招呼叫卖,让听得惯的感受亲切,让听不惯的体会真诚。

正如我,希冀满怀地来到苏南,固然指望兴业乐居,尽享共飨富庶之地的丰饶美好。可是,普通百姓与工薪阶层之劳苦之艰辛同样也是必然面对的社会环境,活下去与活得好之间绝对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又深又宽,又惊又险。

GDZT,从高铁到特快,大概在某些运行版图上还有不冠字母只有数字的普快列车存在。它们在满足了人们不同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区划了社会阶层。简言之,高铁动车虽然人人可以随意乘坐,但是行必高铁的商旅人士,绝对不会或轻意不会更换出行方式,要么取消,要么留宿,要么自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