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

也许你并不会歧视

2017-03-12  本文已影响221人  兮兮码字的地方

副标题——“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专栏笔记


我们从小就被接受“好坏”教育,我们的思维很习惯于“非黑即白”,例如看电影时我们会自动区分好人跟坏人。然而本文我要说的是一个中性词,至少在经济学领域里是中性词,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歧视”。

歧视是无法避免的

在理解歧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另外一个概念“稀缺”。整栋经济学大厦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之上,“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有两个原因导致稀缺:一是,你想要的别人也想要(资源是有限的);二是,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无限的)。东西不够怎么办?——我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一旦做选择,就必须得有选择的标准,选择的标准就是区别对待,区别对待就是歧视。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其实是一体的,他们总是同时出现的,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同义词。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避免歧视!

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日常生活中,歧视通常产生在这两个地方,第一是偏好,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杨幂不喜欢刘诗诗,这就是人家的偏好。第二是信息不对称,比如总是有人说东北人怎么样,南方人怎么样,这其实是一种以偏概全,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陌生人来消除信息不对称,喜欢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做简化处理。但歧视就要承受代价!比如我就喜欢长头发的女孩子,这也是个人偏好,但我也会因此少了很多对于短头发女孩子美的欣赏。又比如说,马云早年到处找人投资,如果你是个投资者因为不喜欢他的长相没把钱投给他,那你现在可能后悔极了。

如何讨论歧视

既然歧视是无法避免的,也必然会有代价,那我们讨论的就应该是:谁有权利来歧视以及要谁来承担歧视的后果。比方说上世纪的美国就时常听说学生起诉学校招生搞歧视的案子,其实,学校作为招生的主体,有权利制定任何歧视性的招生标准,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代价越高,歧视越小

当我们不需要支付多少代价的时候,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我们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时,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比如对于喜欢哪一个女明星来说,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付出多大代价,但当我们选择伴侣时,还一味地只偏爱长头发的女孩子那就有可能错过美好的爱情,所以你看好多声称自己有多少择偶标准的人到最后也会说“感觉最重要”。而“某某地方的人怎么样”这种句式出现的最多的地方也都是一些非正式场合,真正有“选择压力”的时候比如HR决定录用哪位求职者的时候还能根据这种以偏概全的方法吗?更不要说有几个拿着真金白银找合伙人的投资者会依据别人的相貌来做选择了。于是,我们也很容易得出,越是需要充分协作的地方,越是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也就是说,竞争越是激烈的地方,歧视相对也越少。

歧视的作用

有时,歧视的背后是有效率的考量。在下班高峰期,出租车司机对去往主城区乘客的拒载,对于愿意加价去往主城区的选择,事实上这样便优先满足了真正有迫切需求的人,也利于整体的效率。又比如许多公司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制度,由于女性在婚后生养中的分工不同,普遍的,女性在工作中的时间精力投入是不如男性的,如果强行取消同工不同酬的制度,那么老板肯定会优先招男性员工,所以有这样的歧视制度反而保障了女性的工作机会。

限制歧视的恶果

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多人说是市场失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失败,很少有人明白,真正的原因,是政府强迫商业银行改变区别对待贷款申请人的标准造成的,这不是市场失败,是政府失败。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过程的梳理

历史背景

历史上美国人的购房率一直比较低,大多数美国人买不起房子,1960年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目的就是要矫正社会不公平现象,要支持所谓的弱势群体买房(这里的所谓二字很重要,可见这也是为什么搞了那么多年的运动,美国的弱势群体依然购房率很低)。

导火索

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房贷数据被公开化,人们发现白人比黑人更容易拿到贷款。

媒体大肆宣传,经常拿银行的房贷数据说事,于是民众认为商业银行有特别强的歧视弱势群体的倾向。1992年,一份原本并不严谨的报告声称美国的商业银行肯定对弱势群体进项了歧视,社会掀起一股要对弱势群体发放更多贷款的运动。

主要过程

政府出于政治原因,威逼利诱,重罚歧视行为,承担放贷风险,双管齐下。于是银行便不再对借款买房的人进行严格审查,反而鼓励大家贷款。

事态恶化

一向审慎的银行知道,这些债务是有毒的,所以他们把这些债务包来包去,卖来卖去,就像击鼓传花。同时,他们还相信,欠债越多,影响越大,政府就越不会让你倒,便更加肆无忌惮的搞下去。

最后的结果

就是次贷危机。


歧视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要学会辨别歧视是否合理以及尽量做到歧视得当。

还有,当下次面临选择或是被选择的时候,我们便又多了一种思维路径。


(我一直认为“表达”是一种绝好的学习方式,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就不得不又重新去反复研读薛老师的专栏,因为我去梳理这篇专栏时就发现我的脑子里的一些原有概念是那么的不清晰、不准确,而正是这些不清晰的概念大大降低了我的思考质量。很高兴,现在我的操作系统里又更新了一个概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