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0
癸二、別辨(分二科) 子一、往世間道(分二科) 丑一、略問答(分二科) 寅一、問
【問:此中幾種補特伽羅,即於現法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非出世道?】
這是第二科「別辨」。前面第一科是「總顯」,現在是「別辨」。這個「別辨」分二科,第一科「往世間道」分二科,第一科是「略問答」分二科,第一科「問」。
「問:此中幾種補特伽羅」,幾種人「即於現法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有多少人「即於現法樂」,這個「現法樂」就是現在的生命體有輕安樂叫「現法樂」。「往世間道」,從未到地定這裡開始,往色界世間去,到色界天去。「發起加行」,發起修行。「非出世道」,他不是修出世間的聖道。那麼這是問。
下面回答分二科,第一科是「補特伽羅」,分二科,第一科「四種」。
寅二、答(分二科) 卯一、補特伽羅(分二科) 辰一、四種(分四科) 巳一、標
【答:略有四種補特伽羅。】
簡單的說就有四種人。
巳二、徵
【何等為四?】
這是「徵」。下面第三科是「列」。
巳三、列
【一、一切外道;二、於正法中根性羸劣、先修正行;三、根性雖利、善根未熟;四、一切菩薩樂當來世證大菩提,非於現法。】
「一、一切外道」,這些外道如果他要得了未到地定,他們也是「於現法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的。
「二、於正法中根性贏劣,先修正行」,第二就是佛教徒,在佛教的正法中學習佛法的人;他不是利根人,他是鈍根人,他的根性,他的無漏聖道的根性「贏劣」沒有力量;沒有力量,你教他修學聖道修不來,他修不來,「根性羸劣」。「於正法中根性贏劣,先修正行」,那他就先修世間道的正行。
「三、根性雖利,善根未熟」,第三個人就是佛教徒,這個佛教徒他是利根人,他的根性利。「善根未熟」,但是栽培的出世間聖道的善根沒成熟,就是還有困難,也不行。
「四、一切菩薩樂當來世證大菩提」,這是佛教徒發無上菩提心的菩薩,「樂當來世證大菩提」,他歡喜他發願將來得無上菩提,不是現在,不是這一生。「非於現法」,不是現在的生命就得無上菩提,他不是發這個願。那麼他也是修這個世間道,因為得了四禪以後會有神通容易度化眾生,所以他也是修四禪的。
這個度化眾生為什麼要現神通呢?現神通使令眾生容易有信心,會生歡喜心、生信心;真實令眾生得度還是佛法,你要學習佛法才能得度。你看見那個人有神通,看見白看見,你還是不行,你若想得度,自己要修戒定慧才可以的,不然你還是不成功。但是有了神通使令人有信心、有歡喜心,有這件事,所以這個菩薩他也修神通,修這個色界四禪。
巳四、結
【如是四種補特伽羅,於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
這是第四科,結束這段文。「如是四種補特伽羅」,就前面列的這四種人。四種人:第一種人是外道,後面三種人是佛教徒,這加起來是四種人「於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他歡喜修禪。
《披尋記》一六四頁:
《略有四種補特伽羅等者:此中最初一切外道唯樂世間。第二、為顯正法異生要以修世間道為前方便,以彼根性羸劣,未能速疾證入正法故。第三、為顯善根未已成熟,未能趣入正性離生,故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第四、為顯菩薩於現法中不樂修涅槃道,樂住靜慮極寂靜樂,是故亦說樂往世間發起加行。》
「略有四種補特伽羅等者:此中最初一切外道唯樂世間」,這個外道他不知道佛教涅槃,他不歡喜,他就是歡喜世間的禪,那就是涅槃,「唯樂世間」。「第二、為顯正法異生要以修世間道為前方便」,第二種「為顯正法」,顯示正法中的「異生」,相信佛法的凡夫,「要以修世間道為前方便」,他要修禪,「以彼根性羸劣」,因為他無漏善根的根性很羸劣,沒有力量,「未能速疾證入正法故」,他的善根不夠,他不能很快的證入法性,不可以。「第三、為顯善根未已成熟,未能趣入正性離生」,第三種人也是佛教徒,而且也是利根,是為顯善根未已成熟的人,他未能趣入正性離生,善根沒成熟也是不行。「故現法中樂往世間道發起加行」。「第四、為顯菩薩於現法中不樂修涅槃道,樂住靜慮極寂靜樂」,歡喜這樣子,「是故亦說樂往世間發起加行」,也是這麼說。
(20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