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或许真的是人类的宿命

2020-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财米油酱醋茶

大学二年级以上的经济类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观点:人们是自利的,足够聪明,也足够努力的争取自己的最大收益。

于是,在这一基本假设的基础上,人类的活动才得以开展,资源才会调配,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蒸蒸日上。

因为这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啊,理论基础的基础,又有谁去怀疑呢?

于是,2020年,苍天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如你所知,一种全新的病毒出现了。

它能够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且人类对它几乎没有免疫力,它的潜伏期(大概有四五天甚至更久)同样具有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的大多数人都是轻症甚至无症状,只有不到两成的人反应比较激烈,死亡率不到百分之四,甚至发达国家不到百分之一。另外,这一疾病的易感人群是年迈的老人。

其实我不必一一列举,你知道的大概更多,因为这一疾病已经爆发了很久,有一个城市已经封闭了很久,已经两个月之多。

互联网时代,1600万城市的全线封闭,两个月的时间,如果还对这个病毒不了解,相信所有人都会对你钦佩不已。

当然,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们的选择和彼此的行为。

这个疾病18岁以下的孩子几乎没有死亡危险,所以大家尽情的欢娱吧,学校停课就更要庆祝一翻了。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身强力壮,按照中国的经验危险性也很低。让我暂停学业、恋爱?怎么可能?所有人都知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更何况年轻人感染病毒导致生命的威胁,还不如车祸的概率高呢。又有谁,因为担心车祸而不出门的?

没有退休的中年人不必选,感染上病毒也才是百分之三的死亡率而已,外面感染的人才多少?三万?不会数学的人才会被数字吓到好吗?相对整个国家,也才万分之一啊,你让我因为0.000003的概率不出门,不工作,不交际?你安的什么心?即使公司停业了,和顾客联络一下感情,也是很有意义的。

退休的老年人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是时候享受晚年了,至于生死,早看淡了。死亡有什么可怕的,孤独终老才可怕呢。

于是,所有人都采取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所有人都照旧外出。

尽管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护资源也已经趋于衰竭。病患和所有关注的人都在声嘶力竭的高喊:不要外出,不要外出……

但生活还在继续,博弈也在继续,所有人都在做做着最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继续外出。

所有人都看见,也都知道病毒在肆无忌惮的流行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却无法阻挡。

仁慈民主的政府,也开始声嘶力竭起来,各种禁令,各种请求,甚至还有各种补贴。但聪明睿智的领导人知道,停尸房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所有人的归宿,尽管这一年,很多人提前走到他们的终点。

反省一下吧,聪明、努力、执着的追求最大幸福的人类。反省一下吧,伟大的西方经济学学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