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慈爱的妈妈,也有1000次想把孩子塞回肚子的冲动
有了孩子后,你会发现,养娃实在太难了!
我外甥一个学期丢5个保温杯+1件校服+N本书,每天作业拖拖拉拉写到11点,坐着2小时才写3个字,感觉我姐被气的要少活好几年。
一个朋友跟我说,最怕带孩子去上画画课,节节课都让人抓狂,不着调不认真,跟小朋友抢东西……那种丢人丢到家的窘,真想把他塞回肚子,回炉重造!
同事家也有个混世小魔王,饿了哭,困了哭,抱着哭,放下哭……放下就醒,沾床就炸,非要抱着睡……同事跟我说,她已经有不止1000次,想要把孩子塞回肚子里!
前几日,一个14岁小女孩更离谱!因为作业没写完,竟然装失忆,离家出走......
在警方的帮助下,女孩表哥得知女孩在重庆,就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重庆找她。
没想到,女孩仍假装失忆不认识表哥。表哥没办法,只能和她一起等她父母来接人。
无语啊,大家都来评评理,当爸当妈的都容易吗?
2月25日,一个讲述亲子关系的7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一时间,震惊四座。
不仅因为影片导演来自中国,更因为影片情节戳心,片中的妈妈,因为爱,居然把孩子吃掉了??
有人觉得不可思议,有人则被深深感动。
《包宝宝》海报
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常的早上,一位空巢妈妈在吃包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哇~哇!这个包子居然会说话!空巢妈妈被吓了一跳。
但看到这个包子慢慢长出了手脚,妈妈不再恐惧,最后,还被小包子萌化了心。
空巢妈妈从此有了新的乐趣,那就是养大这个包子宝宝。
于是,妈妈每天都要把包子宝宝喂得饱饱的。
和他一起买菜。
一起打太极,晒太阳。
她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包宝宝的身上,
走到哪,包子就跟到哪。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包宝宝终于长大了,
而这也是一切变化的开始。
包宝宝开始拥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自己喜欢的兴趣与运动。
于是,他不再想和妈妈一起买菜,也不要一起打太极拳,他要和其他伙伴踢足球。
因为害怕包宝宝受伤,妈妈及时制止了他。
因为妈妈的过度保护,包宝宝的怨气越来越大,亲子关系就是从那时开始,一路下滑。
包宝宝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让妈妈听见;
包宝宝有了自己的朋友,不愿意和妈妈吃饭,即便是一桌子精心准备的大餐;
直到有一天,包子带回一个金发女郎,送她钻戒,要和她一起搬出去住,远离这个妈妈……
那一刻,妈妈伤心极了,她用尽了办法,却无法阻止孩子的离开。
在包宝宝即将离开的那一刻,妈妈嚎啕大哭,愤怒地把包宝宝吞进了肚子里。
看到这一幕,无数妈妈的心被揪紧。好在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最后包妈妈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噩梦。
看完影片后,很多妈妈发现,这部短片不正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一个普遍现象吗?
妈妈越控制,孩子越想逃离。
我的朋友莉莉有个7岁的儿子,她说非常能理解短片里妈妈的心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重新再养一遍。”
她这样描述自己曾经的养娃心情:
“当我用命令的口味强逼着孩子必须这样、那样的时候,孩子都会委屈巴巴地看着我,这种感觉实在太糟心了。
因为这时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不能心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要让孩子听话。”
莉莉说,这种控制的心态和叛逆的孩子加在一起,几乎快把她逼疯了。
莉莉的问题绝不是个例。
在很多中国式的亲子关系里,父母与子女更强调的是一种缺失边界的共生关系。
前几天,我在天涯上看到一个网贴,一个女生吐槽她妈妈对弟弟的控制过于严重。
弟弟高大帅气,三观正有魄力,可今年都31岁了,依然没有找到女朋友。追其原因,居然是因为他的亲妈!
有一次,妈妈帮弟弟打点生意收银,因为弟弟没有来接她下班,就在家里赌气,闹……
还有一次,弟弟在外,有点忙,忘记了中午叫外卖给她。这位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没有自己找饭吃,而是赌气饿了一下午!
这个母亲觉得,“我把你养大,叫你做什么事都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种说法,称这种亲子关系是寄生式的。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往往会被父母的爱所绑架,难以呼吸。
妈妈们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我们身边的“问题儿童”越来越多,像妈宝男、抑郁症边缘儿童、多动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等等……
为此,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还专门深入了解过十几位这类孩子的原生家庭,她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强势的“虎妈”。
这些“虎妈”通常都有这几个特点:
在家庭中有绝对权威,说一不二、不允许丈夫和孩子违反自己意愿。
她们通常事无巨细地包揽孩子的一切事务,同时也会嫌弃丈夫和孩子无用。
与其说她极爱孩子,不如说她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以及这种控制给她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
可能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生活中,你有没有在马路上见过这样的一家三口:
当他们一起走在路上时,妈妈通常走在前面,孩子和爸爸走在后面。
不多会儿,这位妈妈就开始嫌孩子和丈夫走得慢,并且当众开始斥责丈夫和孩子,一点情面也不留。
孩子的爸爸很是尴尬,孩子也一声不吭。可想而知,在“虎妈”的高压之中成长,这个孩子将会多么压抑与窒息!
雏鹰离开舒适的巢穴,方能学会飞翔;
幼虎离开妈妈的怀抱,才能成为森林之王。
陈校长认为,真正明智的母亲,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慢慢地松手,克制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的那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以就有了那句名言,世间几乎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但是,人有七情六欲,每个妈妈都不是生来完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社会开始对妈妈这个角色,要求越来越多: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还要带好家里的娃,还不能乱发脾气……
试问,有几个妈妈能做到?
况且心理学研究早就揭示:控制欲,是人类原始本能之一。
尤其是在亲子关系里,控制的欲望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显得格外凸出。同时,孩子的反噬也越来越强,即使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
钱文忠教授曾说:
“如果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所以妈妈们,
不要对自己和孩子太过吹毛求疵,给自己,也给他们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
不要包揽孩子的一切事务,让自己喘口气,也让孩子亲身去体会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你累TA也累,做决定之前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吧。
即使偶尔一次的过分苛求,也没关系。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先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仅以此句,献给天下所有伟大的妈妈!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分享你的带娃糟心事,你有没有一个瞬间想把娃塞回肚子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