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法117——未来的学校

2024-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今天继续分享泰德·丁特史密斯的《未来的学校》

        创新与重塑教育框架
        肯塔基州的巴里·巴瑞领导着埃米南斯独立学校学区,学区所在地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巴里是他家族中在埃米南斯的学校读书的第四代人。可以这么说,他的长辈上过的学校与埃米南斯如今的学校完全不同。巴里是这样说的:“埃米南斯的创新是从一片充满希望与绝望的土地中孕育出来的。我们的学校曾经饱受考试成绩低劣、出勤率下降以及身份感缺乏的困扰。正是一种绝地重生的信念,让我们决定亲手打造出梦想之中的学校——学校中的迪斯尼乐园。我们知道,学生需要的远远不只是能让他们拿高分的学习体验,于是我们就尝试着创造出了一种未来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学校。”
        在学校委员会和家长社区的支持下,巴里开启了远大的理想,他提出了“创新与重塑教育框架”。2012年颁布的《肯塔基州众议院37号法案》,允许肯塔基州所有137个学区中的10个申请成为创新学区,可以免于许多管理和政策规定的限制。巴里看到这个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去争取。如今,埃米南斯学区里的学校主打由学生驱动、由教师引导的教学,并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探索中共同学习。巴里指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远远不止是倾听学生的抱怨那么简单,而是要从内心深处信任他们,让学生去主导自己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去找出并解决学校和所在社区之中的问题。
        一开始,创新举措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而之前巴里就曾经对社区中的家长说过,可能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成绩的总体水平和上升比率都在不断提高。巴里学区中学前班小朋友的成绩一直保持在低水平,但高中孩子们的成绩已经排到了肯塔基州的前5%。而且,埃米南斯学区明确表示,不会为了应试而进行教学。那里的学生会向你热情洋溢地介绍目标远大的项目,并且精准无误、充满信心地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贫穷农村公立学区。如今,许多家庭每天都要单程驱车80公里前往此地,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到埃米南斯学区的学校上学。
        走访肯塔基州的过程中,我遇到的人们总是时不时怀着敬仰之情提起卡拉这个名字。因为想不起来她是谁,我心头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责感。因为我这个人有个毛病,每次遇到新的面孔,脑子就会立刻僵住,在对方说出名字的时候更是瞬间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卡拉的名字经常出现,我便假设,她是帮我安排活动和行程的重要人物,并且在肯塔基州教育圈内很有影响力。但是,我一直没有将这个名字和具体的人对应上。访问过程中,肯塔基大学德高望重的教授贾斯廷·巴森向我介绍了肯塔基州的教育发展史。在20世纪80年代,从每一个指标来看,肯塔基州的学校体系不是排名全美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而1989年的一场裁决则一举打破了僵局。当时,几位督学起诉州政府,称肯塔基州的教育资源不足。在罗斯诉更优教育委员会的案子中,肯塔基州的高等法院判决督学胜诉,并在没有量化指标的情况下宣布:“肯塔基州的普通学校体系存在固有缺陷。”同时,法院命令教育联合大会在下一学年开学之前将问题解决。很快,肯塔基州就颁布了《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简称KERA——卡拉)。此“卡拉”非彼“卡拉”,我心头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彻底改变了肯塔基州的教育境况,一部分原因在于为教育增加了10亿美元的投资,但又远远不只是投资这么简单。在精心设计下,《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列出了肯塔基州儿童教育的目标,其引入学校的问责制是诊断性、建设性的,而非惩罚手段。《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还提高了教学标准,终结了困扰农村学校多年任人唯亲的现象。法案改变了资金结构,确保各个学区之间的公平。正是《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将人们聚集在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巴森最后说道:“《肯塔基州教育改革法》将肯塔基州放在了美国的教育版图上。”21世纪初,从各类传统教育指标上看,肯塔基州已经上升到全美国的前50%,甚至前25%。如此大幅度的进步令人惊叹,尤其是发生在这样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新兴商业机会的州。用巴森的话说就是:“肯塔基州的故事告诉我们,迈开大步向前跨越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他还补充说:“肯塔基州的故事不是关于某一所超级明星式的大型特许学校的,而是许多所核心公立学校都在同时自谋出路,实现自我提升,是这里的教育系统本身想要做得更好。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哪怕能得到一丁点的支持,像巴里·巴瑞这样的领导者就能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出奇迹。

        在应试教育深度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不仅仅是被束缚了手脚的孩子,更是见不得孩子成绩波动的家长。于是,孩子只能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考试名次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种看似勇争第一的想法,其实是不合逻辑的。

        家长这种不愿(心理上)与不能(氛围上)被超越的想法,实际上会变成孩子的压力并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凭什么自己的孩子才能当第一?孩子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孩子想要学习什么?孩子适合学习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分数之外的事情考虑过多少?

        不要期望用一样的方法培养出不一样的孩子。打破固有教育僵局的办法只有改革创新与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