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是哪三位?——“三皇”形成背后的群众力量
中国可考据的历史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三皇五帝处于原始社会的中后期,是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其为“皇”和“帝”。后世中,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自信心开始极度膨胀,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过了列位先贤,于是欣然接受马屁精将“皇”和“帝”并称的建议,自称“皇帝”。
是他是他就是他,始皇帝嬴政呀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开篇就是《五帝本纪》,意味着太史公已经对“三皇”时期的历史不提供技术支持了。好在还有不少宣扬他们功绩的神话和传说,我们就借用这些素材来“拨开历史风尘”,找一些有趣的东西。
史记的开篇是《五帝本纪》三皇通常是指天皇燧人、地皇伏羲、人皇神农。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统一各部落、推演八卦,神农氏发明农业和医药,都对族群的发展有大贡献。但是先秦是没有三皇的概念的,大家只晓得某某某做了什么贡献,三皇的概念一直到汉朝才完善起来。三皇时期到汉朝,中间简直是隔了一个“上下五千年”,比我们现在看汉朝还要久远的多。汉朝人评价三皇,其难度可比我们现在评价秦始皇还要大。毕竟我们有文献可查,他们只能依靠传说和一些实地的走访调查寻找蛛丝马迹。
首先明确一下“三皇”概念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末期,有那么几个人(可能是3个,也可能是8个)在人类发展的节点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感念其功德,各个部落将这几个人的事迹口耳相传,亦或者利用简单的文字图案记录下来,随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在这个过程中,先民将钻燧木取火的人称作燧人氏,将推演出先天八卦的人叫做伏羲,将发展种植业的人叫做神农氏……以便别人听到名字就能知道这个人的功绩。
传播的过程当然少不了统治者的推波助澜。比如“天下共主”的轩辕黄帝是伏羲的后裔,自然会对宣传自家先辈的功绩上尽心尽力,毕竟自己也能得到蒙荫,便于统治。
伏羲就这样,发展到了汉朝。汉朝有多事儿的人(是谁不重要)要从中选出三位,放在“五帝”的前面,并称“三皇五帝”(是的,你没有看错,虽然三皇处于的时代要早于五帝,但是‘三皇’并称晚于‘五帝’)。这一下可麻烦了,几位先贤虽然不在了,但是架不住那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子孙遍布各地啊!后辈们开始了激烈的斗争,希望为自己的祖先获得这个合法席位。
第一个锁定席位的是伏羲。伏羲是古籍中有记载的最早的王,他统一了各个部落,定都于陈,并在泰山封禅(后世的君主们像秦始皇汉武帝动不动就跑到泰山封禅就是打这来的)。另外,伏羲在记录温度(天地)、湿度(水火)、风雷(自然能量)、山泽(地形)的过程中,创立了八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上后世子孙良好的铺垫,锁定一个席位理所应当。因此汉朝流传的五个“三皇”版本中全部都有伏羲。
封禅泰山,原本好好的山就被搞成这样了 这就是大家最爱的八卦啊至于其他两席,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到现在都没争吵个结果出来,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什么结论。不过,我想三皇到底是哪三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几位先辈都在那个文明愚昧的时代,用自己的智慧影响了人类族群的发展,他们都值得敬佩。
注释:用“三皇”表达时期的用法
在历法还未形成时,先民们没有时间的观念。在传说中,动辄几万年前,几百万年前,简直是安徒生童话式开头的原始社会版。因此,在读相关的文字资料时,我只好忽略掉所有关于时间的概念,用“三皇”来模糊的表达时代。这种方式在以后一些模糊的时间节点还会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