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从零开始学运营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的人还是想做新媒体运营呢?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鸽子不知道

现在国内市面上的多数产品,都在一个成本比较透明,议价空间相对较少的生存方式下挣扎。

能让一些本来价值不高的东西,增加一些品牌调性,从而增加商品价值和销售空间,不用在低价的市场里拼杀价格,这就是新媒体和文案的作用。

以前想做品牌,是一件非常专业性非常强的事。个人或小团队想从其中分一杯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公众号和短视频的出现,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自媒体的存在,让个人或者较小的团队可以将一件东西,通过圈粉的方式做出一个品牌来。

从而增加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带来更大的溢价空间。

这也是这两年自媒体为什么越做越火,包括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越来越强的原因。

然而新媒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

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可能只是一篇推文,一段视频或者一个活动,然而在推广需求和触达用户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并不为人所知。

他还是得按照做品牌的套路,由一群专业的人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运作,才能够获得专业的变现。

为什么一个大品牌做活动能够有更好的变现能力,而小牌子的推广用同样的套路却得不到一样的效果呢?

你请的文案、美工、策划都是一样的,甚至连推广渠道都投得一样,也不行,中间唯一的变量就是关键因素。

这里简单地将电商跟文案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TO B,一个是TO C。TO C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所有的个人用户靠自己的感觉跟喜好去购买的;而另外一种呢,是通过公司决策层面,一层层汇报审批去购买的。

个人用户决策的市场,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一片红海了。不管是通过社群运营裂变,自媒体电商,淘宝电商,打造爆款,上直通车也好,还是其他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流量获取用户也好。

一些日用、生鲜、美妆、个护等家庭及个人所需的用品,已经是除了纯文案类(产地拍摄、供货宣传、售后退换、正品保证)的肉搏外,价格战也非常激烈的一个市场。

而大公司的决策和预算往往被一些传统企业所把持,多年的合作关系让他们不轻易更换人选,而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往往是招人。

他们宁愿找一些大IP自己孵化,毕竟他们不缺资源、不去投入、也不缺人力。

所以现在的蓝海,反而是一些小微企业的服务。他们的决策往往是少数几个人一起商量出来的,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去铺设其他相关的附属部门。

小微企业更多地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力,巩固自己的实力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反而在一些基础的标配服务上面,更愿意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做,所谓的“术业有专攻”。

但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一个劣势是,需求频次不高,并且定制性太强。

比如一个做APP的互联网企业,需要的媒介运营来帮忙推广。或者一个小工厂,想往电商领域铺货就得找代运营,线上营销对他们来说是一片未知的领域。

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招聘足够适合的专业人员。因为地域限制、人员的技能匹配度、项目的阶段性以及应聘者个人能力的局限,都导致一个符合企业现阶段需求的人才,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

一个有传播影响力的作品或者跟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能帮助你更容易拓展合作渠道,获得订单。

现在社会的需求是复杂,而单一技能的时效性也更短。当你学会了一样技能之后再去应聘,可能市场上的该需求已经没有了,高端岗位的需求,往往要求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好的业绩和足够优秀的作品。

与其去追逐时尚,不然让时尚来追求你。

在单一技能上的极致,其实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发现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可能的需求,能够在多个方面去推广自己。

如何有效地提升和管理自己的技能,并将其推广化,将会是每个职场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就像前两年沙画非常流行,不管是哪个行业:汽车广告的,公益活动的,晚会上唱歌的都会去找沙画师,为自己做一部带故事的情景讲述剧。

一位专业沙画师的作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一听,唉,感觉挺有前途的,我干脆去学沙画好了。但热度一过,这两年反而比较少听到或看到这类的作品了。

蹭热度的做法,其实在汽车广告行业最流行,广告行业总是在追逐热点,总是在路上,却总是慢半拍。

不过谁叫卖汽车的广告预算多呢,大家也还是在不抛弃不放弃地继续跟风。

一整个行业的人才都做不好的事情,你一个人能做好吗?

与其跟风地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如真的踏实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不计回报、不听劝阻地做下去。 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都已在路上等着你。

再说回到新媒体行业,新媒体行业一直在叫的一句“内容为王”。

你肯定听烂了,但大部免费或付费讲座,都是教你锻炼如何写出好内容的技巧,而不是教你怎么去想出一个好内容。

有人喜欢搞笑放屁,有人喜欢混水摸鱼,什么样的内容都有人看。这个选题会不会火,下一个热点在哪里,谁都猜不透。

而我呢,刚好就喜欢问一句,为什么这么扯P的事情都有人做,真的能盈利么?

不好意思,研究了那么多年。我发现真的在扯P这条路上走到黑的都能盈利,反而是那种别人说啥都点头的,亏到姥姥家。

我遇到一个做簪子的汉服小姑娘,纯手工制作的。

淘宝每天卖不出去几件,多了压根就赶不过工的,天花板那么明显,也就这么做着。

后来,遇到了一群汉服的同好,大家一起抱团经营,虽然不暴利却难得自由,她也有个更多维的展示空间,汉服拍照,集市活动等等。

也遇到过在县城里自己创业的,开了个公司帮周围的小商家做公众号代运营和地方号。最多的时候,单篇阅读60万+。

做了一两年,现在反而回去一家茶叶公司里打工,写公众号、拍照、打包、发物流、接客……什么都做。

谁好谁坏我无法评论,毕竟谁不是在努力活着?

既然都是要努力,趁还能做选择时,做一些自己愿意在上面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请不要每个人都说读书和健身)。

了解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想想自己能不能接受,然后努力做下去。

没有所谓的适不适合,只看你有多想去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