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七夕节的前世与今生,还有多少传承能留存于记忆
传统出处
七巧七夕节,传统的中华情人节。衍生于星宿崇拜,进而化作一篇凄美的古老神话故事,几乎道尽了人世间关于爱情的所有历程。希冀、憧憬、幸福、坎坷、考验和悲情,跌宕起伏的情节逐一登场。仙女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以及凡夫俗子对爱情的忠贞,被演绎得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纵然相隔天河,也不能断除彼此间的思念与痴情,这就是爱情的力量。
回味记忆
在以前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孩子们都要被老人忽悠着钻到葡萄架下去听“热闹”,据说可以听到一对神仙眷侣在喜鹊搭成的天桥上窃窃私语。当然,这种事要在天完全黑下以后才能进行。
不知别的孩子都是怎么度过七夕的,得益于往昔存在过的老宅,那院落里曾经枝繁叶茂的葡萄架给了我们关于儿时七夕的记忆。人家的孩子都是悄悄地潜没身形,安安静静地坐在葡萄架下等着奇事发生。而我们则是几个傻小子混迹于女孩群中,嘻嘻哈哈地,借着打闹偷吃着架子上还没成熟的葡萄。所以,俺儿时的七夕记忆里全部都是酸与涩的味觉冲击。
传承现状
现如今的城市里没有了老宅,也不见了葡萄架,就连“七夕”的影子都在慢慢隐去。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文化的传承也就难免出现了疏漏。除了商家们出于促销愿望的提醒,这个曾经流行于汉地的节日,在人们的脑海中正在逐渐淡去。
之前问过身边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七夕,以及七夕说的是牛郎织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得到的答案真的是丰富多彩,而且无一例外最后都是掏出手机来“补课”。
70后的基本上能够把故事说得很全面,传统民俗活动也能说上一些,但引经据典稍有难度。90后只给出了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中国情人节、恋爱、鹊桥、牛郎、织女,以及王母娘娘。00后是个小吃货,在说出鹊桥、牛郎、织女之后,居然反问七夕是不是还要专门吃些什么。不过歪打正着,反让她给说中了。而对大家打击最大的竟然是80后,牛郎与董永,织女与七仙女,在他的脑子里傻傻分不清,完全搞混淆了。也许真如他所说的那样,知识面太广,给学杂了。
未来之路
无论从文化内涵还是历史积淀,中华的七巧七夕节甩了2月14西洋情人节不知多少海里。然而深厚的东方底蕴终是没能敌过泊来的浅薄文化,虽时有提倡,却仍被商业大潮所左右,其真正的内涵与意义或者将在某一天失去。抛去历史因素,当代体现出的苦果完全拜所谓的“经济利益”所赐。种什么种子发什么芽,因果之事所言不虚。
对月穿针,拜星求福,希望这个美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以保全地传承下去。也祈愿有情人能够姻缘巧配,在七夕节里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