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付出还是激发投入
管理付出还是激发投入,这是这次DISC67期面授班学到的一句话。
激励人是管理中的永恒话题,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公司的某位行业领导为了冲业绩,提出每个合同奖励500元,于是冲了一波合同出来。几个月后,故伎重演,又冲了一波合同,第三次时,合同数量明显少了。于是奖金被提高到1000,再一年后,奖金已经达到了2000,非但效果不如以前,还出现了业务员签了合同不上报,等着宣布奖金后多赚一笔。
简单粗暴的金钱刺激为什么效率这么低?其实不难理解,一来不是所有人都在乎钱,二来随着奖金的提高,人们的阈值也在升高,刺激的效用自然会降低。最后这种刺激初期的成功,会误导领导者,进而形成路径依赖,管理手段变得单一死板。
管理付出,就是从结果角度来看激励。设立一个目标,达成后获得奖励,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妥,仔细考虑,其实问题很多。
首先该如何设定目标结果?职场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一般认为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努力达成结果,但事实是这远远不够。就像我们都同意吃早饭是必须的,但是不吃早饭的人大有人在。
其次,这种以结果为衡量的激励方式,免不了交易的嫌疑,一旦领导给出的条件不不够高,那么交易就不再成立。我女儿已经发现了这里的秘密,她常对我说:“不要拿奖励来诱惑人家!”。
最后,一旦这种模式形成风气,那么对那种自我驱动力强的人会造成伤害。我就有同事了为了表明自己不屑于那些奖励,而故意放弃一些机会。
激发投入则是以满足内在需求为出发点,看重的是帮助员工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最理想的局面:贡献团队,成就个人。
激发投入的方式,对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读懂员工,除了常见的优点缺点,还有他内在深层次需求。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包含五个层次,而具体到某个员工的某种特定需求则更丰富多样,这就要求领导者要静下心来去了解员工,要把员工当成独特的个体给予关注。
领导者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激励手段,合格的领导者都必须具备弹性,在激励这个问题上,他应该去适应员工,表现出灵活的风格。
为了做好激发投入,领导者还需要和员工一起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有目标有方向,自然容易有动力。领导者要善于描绘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必须具备一点理想主义色彩。
DISC可以从行为分析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员工,如果领导者善用工具,那么他很容易发现线索,从而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当我们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激励还难吗?
最后,有个不成熟的建议,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是否把“付出”改为“产出”?毕竟付出和投入是一对近义词,管理产出还是激发投入是否更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