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七下期中考试
昨天晚上,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所有人都很激动,学生在等成绩,我也在等成绩。到第一节晚自习下课后出来了,我径直的跑向班上,和同学们分享这个消息,第一次现场和大家分享。排名出来了,都有进步,分别是第8和27名,一共35个班。我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满意的,老师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学生付出的努力,都有收获。这是一种双向的收获,我们都很开心。
1、我做的事情
抓基础
考前一至两个星期,我都有在班上严抓学生朗读和背诵情况,尤其是基础偏弱的学生,单词背诵,课文朗读。我圈定范围,让他们自己从中选择要背诵的单词和短语,这样背诵压力会小一点,他们也能做到。我也尽量少给压力给学生,而是给到希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我们说的,他们自己就能去做,不用再说过多。
思想教育
一个班的学生很自觉,我布置下去的,都会按照要求去做。能背诵多少,这一方面取决于基础,另外一方面,也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基础好的,学起来会更快,基础弱的,付出努力多的,愿意去学的,也会有进步。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同学,那么每个人就都有希望。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也相信每一个同学。所以我在班上,都是以鼓励式教育,赞赏式教育为主。就是希望可以帮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信心在学习的路上非常关键,对同学们多是以包容为主,批评为辅。在民主的环境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也会提升。
抓优生拔高
考前,我让两个班的同学把作文全部都练了一遍。每一个人的我都是当面面批,把错误一一点出,让他们再二次修改,再去背诵。练习的作文,节水和游记。我当时说重点背诵旅行经历的作文,我在上周五晚上改完后,周末就让大家赶紧去背诵。期末作文,真的考了武夷山旅行,而当时班上有些同学,练得就是去武夷山,这是他们自己的实际经历,而且也是福建省的著名景点,并且因茶而出名。这些历史人文知识就很好的融入了其中,同学学习了文化知识。
武夷山旅行
大部分基础好的同学,都写得很不错,我为他们感到开心。我负责给他们指点,指出问题,学生自己写作,思想观点丰富,我为他们写出来的优美文章而感到开心。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是师生共同的努力。
武夷山旅行
对于其他部分的题型,单选大家这次都发挥的可以。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具体的方法论和训练方法,虽然有一些,但是似乎很模糊,步骤不清晰。每次练起来,学生思维混乱。做起来就会出错。现在在尝试一种阅读微技能,三步走,我也让学生自己把这三个部分抄写下来,做成小卡片,每次看到卡片做题目,最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每一步骤是否都有做,是否有遗漏。
读题干,圈关键词,(疑问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
划原文句
对比选项找同义替换
昨天上课试了一下,刚开始带着大家做,都能做,脱离我的指示,部分优生也能做。大家的问题,还主要是跳步骤,很多人第一步不做,直接到第二步,第三步也不会对比选项,难一点的句子就看不出来。
2、批改试卷的感受:要让一个孩子都看到希望
我是改作文,每一篇作文我都认真改,为的就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付出都能有收获 。写的好的,分数给的也高,人家值得这个。写的不是那么好的,也尽量多去找得分点。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考试也是一种激励,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考试中学习到自己的薄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
每次都能遇到一些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作文乱改,我们班每次作文我都有特别上心,考前训练,当面批改。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和辛苦,都付之一炬,打击人家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这是最基本上的职业道德,也是对工作的负责。上个学期期末考试也是这个问题,作文写的好的,也分数很低。真的非常的不公平,我们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结果没有一点成果。那老师辛苦付出和学生努力学习的意义何在。因为自己的粗心,而让别人来为这样的敷衍的工作态度承担不该承担的后果。这是有失职业道德的行为,何以为人师表。
该争取的我要去争取,机会是要有准备的也是要争取的。我为我们班这个同学争取到了他应有的作文分数,这是一个优等生,作文改的人家不及格。本来按理来说,是不会再去返回去给加分的。感谢我组长帮忙反馈,感谢段长愿意给予机会,我事后都表达感激。人家愿意帮你,这都是基于你平时的表现和工作来看的,我们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
3、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期中考试已过,还有接下来的学习。又要继续抬头赶路,迎接下一个日出。课程进度要继续往后上,做好日常的工作。
重视每次的预习工作,做到位。课文先提前读,挑选好重点短语提前自己做好笔记。
重视对优生的培养,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提升。
重视对基础薄弱的辅导,从基础开始,音标,单词,短语到句子。一步步来,我相信把基础打牢固了,即便走的慢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是在路上,就是在不断行走。
对于我自己,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学习。教师站在天花板,学生才有可能触碰到天花板,教师站在原地, 那学生也只能在原地。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站在教学的前沿,引领学生向前。读专业书籍,教学论文,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越走越远。站的高,看的远,我们要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