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3个阅读习惯
我有3个好的阅读习惯:
读一本书,写书评、讲书稿、拆书稿、笔记、书单。
进行上面的复盘过程,有两个好处,首先是能充分理解书里的内容。不信你可以试试,一本书你看完了,觉得自己理解了、记住了。合上书,试试把书里内容梳理出来,写出来,表达出来,用文字、思维导图展示出来。
你会发现,原来你以为你理解的那些内容,并没有被你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读书最花时间,为了不让这些时间和你写出来的东西被浪费,就可以按照书评、讲书稿、拆书稿、笔记、书单的形式写,这些稿件有很多(至少十几个平台签约这类作者),这样你读一本书能赚5次稿费。
敲黑板,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说:“这需要学历、这需要天赋、这需要文化。” 别给你自己找借口了。
有些同学报名我的写作课,怕学不会,报1年的,这种我是不赞成的。我建议大家报一个月的,把所有内容通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复制粘贴,打印出来。这个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个资料整理的过程,是很难得的练习机会。打印出来以后,就算一个月期限到了,手上有打印资料,既可以学习又省钱。
已签约学员反馈
主题阅读
上一个阅读习惯说了写书单,写书单的前提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有三个好处,同一主题的内容集中阅读能够融会贯通,等于在搭建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中,直接就充实了知识;同一类型的书对比阅读有助于阅读理解,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同一类型的书同时阅读,知识正确率比较高,尤其是已经出版成书的作品,5位作者、5位编辑同时错的可能性比较低。
拿我建议每个人都要做的阅读类主题的4本书为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的读书笔记法》
以信息整理术闻名日本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分享了激活日常求知欲的“葱鲔火锅式”摘抄法。
《高效能阅读》
从培养兴趣、快速阅读、消化知识和工作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阅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他用大量的书和实例讲解自己是如何做笔记、如何牢记书中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
第12章是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是提高阅读效率。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参加完中考的孩子,利用暑假把这4本书的主题阅读做了,把这些功利性读书的方法掌握了,构建了自己的阅读知识体系,那他高中的学习就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很多时候我们强调家庭教育,父母是个没培训就上岗的职业,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教孩子,而是我们自己都不会。所谓终身成长的意义,就是用一个开放式思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悟空问答、知乎答题
读完一本书,我会在悟空问答、知乎等问答平台找找对应的问题,看看书中的知识是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在写答案的时候,如果有疑问,我会重新去看书,而且会综合手头所有已经读过的书,去完善每一个答案。
比如,我最近看奥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里面讲到了人心理层面的代际相似性是由后天培养造成的。这个我就想到了之前读《权力与领导(第5版):如何影响他人,怎样激发正能量》的时候,有基因遗传和模因遗传对人的影响,经过综合这两本书在这方面的解释,就可以回答原生家庭对个人发展影响的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相关问题。
这样就像我们学生时代的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通过阅读了解的知识去回答,这种方式更利于将知识真正填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得到答题收益,收获关注(读者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