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今夜有暴风雪》
对于读书这件事情,我就像是一个拾荒者,路上遇到一个空塑料瓶都觉得宝贝。因为腹水贫乏,没一次经历每一个文字对我来说都是如甘霖浇灌。最近我尝试拿起不同类型的书籍,仔细研读,从中获得内心的富足。《今夜有暴风雪》是我完整读下来的第一本关于知青的书,它以历史理性主义的态度,毫无讳饰的书写了一代知青在艰苦荒诞岁月里的坎坷命运。充满激情的描绘了他们善良的情怀、正义的品格,书写了他们的理想与追求、痛苦与幸福;坚韧与乐观、热情的讴歌了人性之美。我喜欢梁珊珊不为世俗所羁绊的为爱痴狂,喜欢李晓燕开垦“满盖荒原”的豪迈力量,喜欢肖淑云作战“出血热”的无私奉献,喜欢“白姑娘”和“苏联战士”的无国界精神,喜欢邹心萍扎根“北大荒”的崇高信念,也喜欢裴晓芸在生活中的屈辱地位和不断产生的对母爱的渴望和不断放大的自卑心理……在文字中感受到这些邪恶的社会关系中放射出纯净光芒的人性美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总想报之以歌。
书中描写的八个故事,都是用深刻的文字记录着知青下乡的生活,他们一方面是一批热血沸腾的垦荒者,另一方面,是一些必须“接受再教育”的青少年。十年的青春经历,应将这一代人造就成善于思想的“石头”,铺往通向中国之未来的路。有思想的“石头”才不会再任凭上帝或巨神滚动,有思想的“石头”只应服从时代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运用。读《今夜有暴风雪》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抑或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重温,体味锤炼的阵痛和重铸的艰难;抑或是为了超越磨难的苦痛,哀中奋起,寻觅一种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抑或是历史再一次天降大任于斯,催促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每读完书中的一个故事,我总会身不由己地被引进作品所营造的悲壮、雄浑、苍莽、壮阔的情境之中,去捕捉那游荡于遥远过去又联系着无限未来的“精灵”。特别是读到第七个故事,也就是很书名一样的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感触颇深。带着前面的故事体验,我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做那个时代的旁观者,看主人公和其他知青们一遍又一遍的燃烧着青春血液、挥洒着沸腾情怀、演义着爱国主义。在1979年初春东北松嫩平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0万“知青”大返城的背景下,一夜暴风雪要来临引起的返城飓风突发性事件,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浩劫对我们这一代人惨烈的戕害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气概。书中的暴风雪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它表现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渺小,然而“自然之子”们并没有屈服于大自然的威慑力,而是在暴风雪中冲刷着自身历史的尘垢。“知青”在经历了一个死而复生的心路历程后,以突击前进的雄心去猛烈冲击一切不合理的现实。这个暴风雪比前者来得更加势不可挡。故事塑造了曹铁强、刘迈克等一批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他们即使是伤痕累累,也依然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理想和信念之火,历史责任感和革命英雄主义在这些艺术典型身上得到了完整的显现。他们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这种人生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他们对自身精神本体的完全占有之中,它腾跃出时空的局限。这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今天和明天所需要的,我想我读这本书的力量就是来自这里吧。读完之后总是能让我热血沸腾,让我重新审视人生。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从娘胎里出来就享受着革命先辈给我们用血汗保下来的祥和环境,原本不知道现在的来之不易。是《今夜有暴风雪》让我明白了如何珍惜现有的生活,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如何自强不息的追逐梦想。岁月流逝,书中所记载的那一段历史、那一段生活早已过去,但是,我想故事中的人物魅力却不会失去,将会长久地激动着和我的同辈们。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仅仅是这么几十年间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可是不管社会怎么变化,人性总是相通的。正如《今夜有暴风雪》中男主角曹铁强所说的:“我们付出和丧失了许许多多,可我们得到的,还是要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份量。”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如果我们都能保持一颗知足常乐,乐观向上的心,再艰苦的遭遇也会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变得鲜活有朝气。无论遇到了什么情况,希望我的内心都能处于“路上春光真好,天上阳光正晴”的状态,即使生命中真的出现了“暴风雪”,我也会欢快的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