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的灭亡,桓公的失策 —— 积毁销金
在<<春秋>>的记录中,有一个小国 —— 黄国。黄国位于现在的河南省信阳市附近,在齐国与楚国之间,离齐国远,离楚国近。
黄国很小,小到被小说《东周列国志》所忽略了。但是,它的灭亡却挺有意思的。
黄国灭亡前的那段时间,齐国的国君是小白(后世尊为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而楚国的大王则是雄恽(后世尊为楚成王,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君王)。
由于齐君小白的信任,管夷吾的良辅,齐国大治,风头一时无两,多次举行盟会,称雄一方。楚王雄恽也是胸怀大志,只是略逊于当时的齐国,但也不遑多让。
黄国是小国,处于两国中间,需要依附一个大国才能生存。
齐国 —— 威望高,国君仁义,依附的国家多,缺点就是离黄国远。
楚国 —— 邻近黄国,武力强大,经常作威作福。
黄国经过一番衡量,选择了依附齐国。黄国应该是着重尊严的角度去考虑如何选择。在他看来,依附仁义的齐国,更能得到尊重,而依附蛮横的楚国,还是会随时受到欺负的。
黄国于是向齐国投诚,齐君小白看到自己威名远播,很是高兴,立刻就考虑接受了。管夷吾当场进行了劝谏,黄国离齐国远,而离楚国近,如果因此而激怒了楚国,楚国征伐黄国,我们是救还是不救呢?如果救,需要联合多国的军队,劳师远征。等救兵去到那里,估计黄国都灭亡了。如果不救,那么损失了我们齐国的威望。但齐君小白不听管夷吾的劝告,接受了黄国的依附。
几年后,楚国果然被激怒了,出兵吞并黄国。齐国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望而兴叹。而因为黄国灭亡,而齐国无法营救,齐国的声誉受损,霸业开始中落。
这个小故事,说了两个问题:
1. EQ高的人,才能客观的分析问题,克服自己的主观情绪,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黄国国君,如果能明白不依附仁义的齐国,而依附强横的楚国,可能只是偶尔受到欺压,但还能在夹缝中生存;而依附仁义的齐国,还挑衅强横的楚国,那么简直就是找死了。
2. 不能受虚荣所惑,要考虑问题的干扰了客观的分析。齐君小白,看到自己威名远播,对于管夷吾提出的意见充耳不闻。最后黄国被灭国,他也无从救援,大大的损害了他作为霸主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