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津古渡口
茅津古渡是古老黄河上有名的渡口之一,它位于三门峡境内。虽然它离家乡不远,我却几乎没有走近过它。然而唯一一次的走近却在我心里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它两侧的河岸非常陡峭,河岸全是黄土,几乎看不到什么石头。一条陡峭的路从高处一直向下伸向水边。路也是黄土路,上面湿漉漉的,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将土路变成了无数条同一走向的山脉,这无数条山脉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平坦有突兀,相互交错,互相牵连,把这条路变成了千奇百怪的山的模型图。一辆辆拉着煤的大卡车使劲儿地哼哼着蜗牛般地向上爬着,似乎是载着几乎载不动的生活的沉重与沧桑在艰难地前行着。越接近水边,路越湿越泥泞,车辆时常打滑,在泥里打转半天才能出来,而最在高处,则是尘土飞扬,这尘土蔓延很远,直到最后渐渐消失,把地面、附近的房屋、树木花草也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渡口的河面上,几条黑乎乎的看起来还比较大的船在动着,上面有几个黑乎乎的人和几辆装着煤也是黑乎乎的大卡车。每一条船大同小异,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大小,一样的黑乎乎,没有丁点儿亮色:或红、或绿、或黄、或白、或其他的什么颜色。它们在河面上顺着水势谨慎地缓缓地一边向前向右侧移动着。那一片片的黑色、那谨慎缓缓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一种亘古的荒蛮和生活的沉重艰辛。
渡口的对面是山西平陆,那里的地面较为灰白色开阔。有几个人几辆车在那里等候,由于比较开阔,色彩也比较明亮一些,视觉上心理上也不甚感到压抑,偶尔还能听到几个人的说话声。远处几辆车顺着灰白的土路行驶着,慢慢地拐到山那边,不见了,留下一片灰土土的山和白白的天空在远方。
这一瞥,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虽然只有一瞥,历史的沧桑、生活的沉重与艰辛、历史的荒蛮与亘古却刻在了心底,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它的历史。它曾经那样的辉煌,它的“茅津夜渡”为古代陕州八景之一;自古及今,它都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是北方进入中原腹地的咽喉,尤其是晋商,他们从这里过黄河南进陕州到中原,进行商业买卖,不少人成就了大业;它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晋国从茅津渡口渡过黄河攻打虢国,留下了“假虞灭虢”的典故;后来晋国从此渡过黄河到崤山攻打秦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渡口的附近设立据点,运送军队与物资,我中华儿女在此书写了英勇不屈的篇章;解放战争时期,茅津渡口成了转移地下党员,保存革命力量的重要交通线,为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沧桑与厚重。
现在,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早已通车,茅津渡口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昔日的渡口已经模糊,几乎没有什么痕迹。站在黄河公路大桥上,望着桥下滚滚东去的黄河水,想着这一切,觉得,历史犹如这滚滚的河水,总是不停地向前,向前,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