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为了理解和被理解

2024-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zhuhuix

既要懂得倾听,又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懂得倾听是为了理解,充分表达是为了被理解。

01

沟通,一定是双向的。

我的第一个原则是--先听懂别人在说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闭上嘴,做到真正的倾听:

不打断、不劝告、不解释、不评估,随时注意对方的情绪,顾及别人的感受,不刻意回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既要耳到,更要眼到、心到。

等别人说完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对方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并设法得到对方的反馈,确保自己确实听懂了别人真实的想法。

02

举个工作中的例子。 我以前在和同事进行工作交流时,习惯的做法总是:“你这个问题,我有经验,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结果,我在还没有得到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就劈头盖脸一顿“输出”: 结果,要么是误导了别人,要么引起对方的反弹,搞得同事间关系尴尬异常。 现在我换成了这种方式:“先让对方来发表他的想法,我耐心听着就好了。等了解了全部细节后,我再来提出我的看法!” 这种做法现在看来效果真的挺好: 既尊重对方,又有助于我在多听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诉求,并且在换位思考中,找出了真正的问题。

03

我的第二个原则是: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个原则的基础是要有清晰的逻辑,因为逻辑清晰,才能让人听得进去。

比如,我跟别人沟通工作时,我先会在脑子里准备好结构清晰的“稿子”: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生硬的东西生动化,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听的人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甚至产生共鸣。 所以,为了表达清晰,需要刻意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 不仅要做到“结构化”思考,更要将自己的思考分析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04

充分表达,除了要有清晰的逻辑,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表达的内容要具体化。

举个例子。

在工作中,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会生气。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就能够接受。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因为前者总是在说:“别人这个要比你强”,“你做事太不用心了”,“你怎么老是犯错”...

这类泛泛而谈、对人不对事的批评,只会招致当事人的反驳:“你倒说说,别人具体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哪件事不用心了,到底错在哪里了?”...

而我提建议时,一定具体对应着某件事情:通过具体场景,就事论事,别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意图。

虽然人都会犯错,但能把程度上的差异和犯错的现象,结合着某个场景说清楚,才有可能会让对方接纳我的建议。

05

最后,总结一下:

沟通是双向的,也是平等的。

在别人表达的时候,先闭上嘴,做好听众,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真正的倾听,是充分利用同理心,是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深刻理解对方的诉求,能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出真正的问题。

在自己表达的时候,逻辑要清晰,表达要充分,能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但一定不是设法去说服别人。

所以,回到沟通本身,一次良好的沟通,不是好为人师,不是出谋划策,更不是随意地否定别人。

它的关键还在于懂得倾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懂得倾听是为了理解,充分表达是为了被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