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间的那点事
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
共生:就是两种植物在一起互相不影响,都可以正常生长
寄生:例如菌类要寄生在别的植物上
绞杀:例如藤类。在长大以后就会把他所依附的植物勒死。
共生可以简单的看作是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不断的发生某种联系。这类联系可分为:互利共生,相互作用对双方都有利;共栖,只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寄生,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
最为人们熟知的植物共生现象:真菌和苔藓的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共生。
例如,玉米的叶片又多又大,特别需要氮素,将大豆与其套种在一起,玉米就能从大豆那里获得足够的氮素养分;玉米也会通过自己的根毛,把不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时地分泌到土壤里去,从而满足大豆根瘤菌的营养需求。于是,长在一起的大豆和玉米不仅不会因争夺营养而发生争斗,还能携手共同获得增产。
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除了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外,还会在桑田里套种苜蓿,在瓜地里套种豌豆,在果园里套种蚕豆,在草莓大棚里套种扁豆,在大蒜等蔬菜地里套种大豆……五花八门的套种,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进而形成一种植物共生现象。
在广西昭平县城的社王公,有一株奇特的古榕树,每当春天来临,这棵榕树就会发出阵阵怡人的清香,令人啧啧称奇。榕树怎么会有花香呢?原来,在高高的古榕树树干上,攀生着一株被人们誉为“古榕神花”的兰花,古榕与附生的兰花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这种附生兰花适应能力特别强,它们的根部无须,是肉质化根,根本无法直接从古榕树身上汲取营养,攀生在高大的古榕树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吸取空中的水分,并从水分中吸收溶解在雨水中的有机物质。另外,兰花的根和叶片之间还长有肥厚的鳞状茎,这是它的贮水器官,用来贮存和补充自身生长所需的水分。当然,兰花的根部也会吸取古榕树树皮裂隙中的腐殖质,但这对古榕树其实并无伤害。因此,附生的兰花不仅对古榕树无害,还会为古榕树的树干带来水分的滋养,它们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类似的附生现象在世界各地相当普遍。在南美洲广袤的丛林中,色彩缤纷的热带兰一般都攀生在大树之上。当年,达尔文在巴西热带雨林中看到长在树上的兰花,感到十分惊奇,称之为“奇妙美丽的寄生花”。于是,热带兰花又常被人们称为“寄生兰”。寄生兰品种繁多,体态不同,花形各异,香味清幽,色彩缤纷。
在我国南方的大森林中,最常见的绞杀植物有榕树、黄葛树、斜叶榕等。这种树外表好看,可见它们真像森林的恶魔。
植物在自然竞争中,那些具有生长优势的植物物种,可以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料,从而在竞争中保存下来;那些处于劣势的植物,终究被淘汰。
榕属等绞杀植物在热带雨林里最后常常成为森林上层的高大乔木。
绞杀植物的种类很多,如桑科的榕属、五加科的鸭脚木属、漆树科的酸草属等,但它们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里,
亚热带森林和温带森林中绞杀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远逊于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中榕属的某些种类就是知名的绞杀植物,不过整个过程相当缓慢,起先它们的果实被鸟类吃食,种子未被消化,因而随鸟粪排出,如果掉落在其他高大乔木的树桠上,它们就会发芽生根,附生在乔木上,起初对乔木并无妨碍。日子长了,它们长出了许多气生根,有的悬挂下来,有的则贴着树干向下交错延伸,这些气生根一旦着地,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一方面,它们有了立足之地,便大量地从土壤中吸收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与被附生的乔木争肥争水;另一方面,在地上它们旺盛地生长与乔木争夺光线和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固着在树干上的气生根迅猛增粗,粗壮的根分生支根,支根又生细根,盘根错节,形成强大的网络,把乔木树干紧紧地箍了起来,使乔木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通道严重阻塞,直至中断而枯死。
乔木一死,树干腐烂变空,绞杀者的网络根迅速密接或愈合,终于变成一株独立的植株,取代了原先的植株,绞杀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也是斗得你死我活,结果是强者适者生存。
植物王国,也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有选择不屈而站着死去的,也有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肆意绽放的!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活着或死去,皆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从来没有白来的,死去的转生为肥料,依旧延续着它的价值。活着的,没有辜负牺牲者的寄托,傲然挺立于大自然中!